陈慧敏以剧场呈现家庭互动
来自华盛顿州的心理咨商师陈慧敏2日以「家庭如何塑造人」为主题,运用家庭剧场的方式,呈现出父母、夫妻、子女及兄弟姊妹间息息相关的互动模式。
现任西北萨提尔(Satir)家族治疗协会理事长的陈慧敏表示,萨提尔在50年代提出家族治疗的心理咨商方向,她认为,个人的行为常反映出来自原生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通常可分为讨好型、指责型、理智型及打岔型四种。
讨好型的人通常表现出自我贬抑的价值观,一切以对方喜好与达成事件目标为优先。指责型的人则表现出一切以满足自我及达成目标为优先,经常以指责别人的态度来面对问题。理智型的人则以理性作为最高指标,隐藏及忽视感情与情绪的重要性。打岔型的人有如一个家庭的开心果,以制造当下的快乐为使命,做起事来往往毫无头绪及计画。
陈慧敏指出,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各有长处,往往对家庭成员造长期的影响,但当事人却不自知,以夫妻为例,讨好型的妻子可能是个任劳任怨的好太太,配上做事一板一眼理智型的丈夫,从怀孕胎教起,到孩子的教养,两人各有各的理念与作法,虽然夫妻角色互补,表面上看起来家庭和谐幸福,但当妻子的心理需求未获满足,孩子可能就要担当起平衡父母关系的角色,而且随着子女人数增加,兄弟姊妹间的互动也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在择偶时也往往带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包袱而不自知。
在陈慧敏的邀请下,十余位观众上台扮演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角色发挥,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及行为反应,呈现出家庭成员间复杂又密切的互动关系。咨商经验丰富的陈慧敏,并以幽默的用语穿插她个人成长的家庭小故事,是一场难得兼具知性与感性的讲座。
陈慧敏强调说,父母总是尽力提供最好的给子女,但并不见得是最适合子女的,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却可改变未来,家庭咨商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从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的角色,重新检视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原动力,并给下一代提供一个更适合他们的生长环境。
现任西北萨提尔(Satir)家族治疗协会理事长的陈慧敏表示,萨提尔在50年代提出家族治疗的心理咨商方向,她认为,个人的行为常反映出来自原生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通常可分为讨好型、指责型、理智型及打岔型四种。
讨好型的人通常表现出自我贬抑的价值观,一切以对方喜好与达成事件目标为优先。指责型的人则表现出一切以满足自我及达成目标为优先,经常以指责别人的态度来面对问题。理智型的人则以理性作为最高指标,隐藏及忽视感情与情绪的重要性。打岔型的人有如一个家庭的开心果,以制造当下的快乐为使命,做起事来往往毫无头绪及计画。
陈慧敏指出,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各有长处,往往对家庭成员造长期的影响,但当事人却不自知,以夫妻为例,讨好型的妻子可能是个任劳任怨的好太太,配上做事一板一眼理智型的丈夫,从怀孕胎教起,到孩子的教养,两人各有各的理念与作法,虽然夫妻角色互补,表面上看起来家庭和谐幸福,但当妻子的心理需求未获满足,孩子可能就要担当起平衡父母关系的角色,而且随着子女人数增加,兄弟姊妹间的互动也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在择偶时也往往带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包袱而不自知。
在陈慧敏的邀请下,十余位观众上台扮演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角色发挥,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及行为反应,呈现出家庭成员间复杂又密切的互动关系。咨商经验丰富的陈慧敏,并以幽默的用语穿插她个人成长的家庭小故事,是一场难得兼具知性与感性的讲座。
陈慧敏强调说,父母总是尽力提供最好的给子女,但并不见得是最适合子女的,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却可改变未来,家庭咨商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从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的角色,重新检视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原动力,并给下一代提供一个更适合他们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