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纳罕墓园 见证华裔先民史蹟
很少人知道,在安纳罕墓园的东南角落,居然隐藏着表彰早年华人移民贡献的历史古蹟。这里曾是19世纪橙县华裔先民的埋葬地,现在触目所及的是一排来自中国的水杉(Dawn Redwood)及两块石碑,至于仍有多少华人先民长留此地,则无从考证。
橙县公共墓园管理委员会主席华德 (Cynthia Ward)指出,安纳罕墓园成立于1866年,是橙县第一个非天主教教区专属的墓园,早年华人移民往生后大多葬于此地。
百余年前的橙县已有为数不少的华人聚居在安纳罕,根据橙县历史档案纪录,下葬在安纳罕墓园的华人至少有33人,涵盖各年龄层,包括无名婴儿 (1877年)、38岁的Sin Lee(1880年)及78岁Ting Sung Lee等人,但目前在安纳罕墓园只留下一块刻着中文的石碑,长堤州大教授谢天蔚推判立碑年代是1910年,从碑文「宁邑护元村林安翁黄公」可看出往生者是河南省籍的黄林安。
熟悉安纳罕地方历史的华德指出,早年华人移民往生后即使葬在美国,也是暂时的安排,因此不见得会考究立碑,据说当年华人先民下葬都用木制墓牌,其亲人即使省吃俭用也会让逝者遗骨返乡,因此,现在这块墓园是否仍有早年华裔移民留葬此地已无法查证。橙县公共墓园委员会为了纪念华人移民的贡献,决定保留这个角落,自中国移植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并在墓园设立英文纪念碑,见证早年华人移民在此留下的踪迹。
根据文献,早在19世纪末年安纳罕已有华工聚居的中国城,地点在现今的Lincoln街与Anaheim大道,老中国城的建筑已不见踪影,当年橙县华工受到不合理的歧视待遇,仍有蛛丝马迹可寻。1877年农场业主J. B. Raine不顾几个大地主的反对,以低价僱用华人到其农场工作,后来他的农场华工住所遭到搜查及销毁。在1924年8月安纳罕的地方报纸Anaheim Daily Gazette中报导,当地卫生局官员检查中国城的一栋建筑后,以危及公共安全之由,下令销毁该建筑。橙县的地方历史也记载着1906年圣塔安那市的中国城,因违反公共卫生而被放火烧掉,当地大批华工因而迁往安纳罕一带,不愿再回到圣塔安那市。
占地15英亩的安纳罕墓园是橙县三座公共墓园之一,墓园中许多古色古香的墓碑高立青草地上,并有一座美国西岸最古老的陵墓,橙县历史协会定期举办介绍地方历史古蹟的活动时,安纳罕墓园也成为必到之处,该墓园地址:1400 E. Sycamore St., Anaheim, CA 92805。
橙县公共墓园管理委员会主席华德 (Cynthia Ward)指出,安纳罕墓园成立于1866年,是橙县第一个非天主教教区专属的墓园,早年华人移民往生后大多葬于此地。
百余年前的橙县已有为数不少的华人聚居在安纳罕,根据橙县历史档案纪录,下葬在安纳罕墓园的华人至少有33人,涵盖各年龄层,包括无名婴儿 (1877年)、38岁的Sin Lee(1880年)及78岁Ting Sung Lee等人,但目前在安纳罕墓园只留下一块刻着中文的石碑,长堤州大教授谢天蔚推判立碑年代是1910年,从碑文「宁邑护元村林安翁黄公」可看出往生者是河南省籍的黄林安。
熟悉安纳罕地方历史的华德指出,早年华人移民往生后即使葬在美国,也是暂时的安排,因此不见得会考究立碑,据说当年华人先民下葬都用木制墓牌,其亲人即使省吃俭用也会让逝者遗骨返乡,因此,现在这块墓园是否仍有早年华裔移民留葬此地已无法查证。橙县公共墓园委员会为了纪念华人移民的贡献,决定保留这个角落,自中国移植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并在墓园设立英文纪念碑,见证早年华人移民在此留下的踪迹。
根据文献,早在19世纪末年安纳罕已有华工聚居的中国城,地点在现今的Lincoln街与Anaheim大道,老中国城的建筑已不见踪影,当年橙县华工受到不合理的歧视待遇,仍有蛛丝马迹可寻。1877年农场业主J. B. Raine不顾几个大地主的反对,以低价僱用华人到其农场工作,后来他的农场华工住所遭到搜查及销毁。在1924年8月安纳罕的地方报纸Anaheim Daily Gazette中报导,当地卫生局官员检查中国城的一栋建筑后,以危及公共安全之由,下令销毁该建筑。橙县的地方历史也记载着1906年圣塔安那市的中国城,因违反公共卫生而被放火烧掉,当地大批华工因而迁往安纳罕一带,不愿再回到圣塔安那市。
占地15英亩的安纳罕墓园是橙县三座公共墓园之一,墓园中许多古色古香的墓碑高立青草地上,并有一座美国西岸最古老的陵墓,橙县历史协会定期举办介绍地方历史古蹟的活动时,安纳罕墓园也成为必到之处,该墓园地址:1400 E. Sycamore St., Anaheim, CA 9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