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在劫难逃
薄案26日审结,让人有忽然审完的感觉。为什么呢?回顾4.5天的审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薄熙来的翻供,但26日案子审完,他为何翻供的谜团依然未解,因此有忽然审完之感。
那么,薄为什么翻供呢?这一点非有一个解释不可。从薄向纪委亲笔供认到这次审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审前,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是否知道薄要翻供?并且同意他自辩?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习近平应该知道薄要翻案,并且同意他自辩。证据之一是:审讯显示的翻供范围,只限于薄否认贪腐和滥权,这些都属个人行为,没有揭露中共权争的内幕。不揭中共内幕,可能是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同意让薄自辩的交换条件。薄显然在遵守这项协议,所以一直没有越出范围。
证据之二是:习近平要用这次审讯作宣传,显示中国司法制度走向公平公开。首次将审讯过程用微博公开,以及让薄熙来充分自辩,应该都出于这种考虑。在审讯中,薄多次称赞法官公平客观,让他有自辩的机会;在26日的最后陈述中,他还说,这次审讯追求真相,使他对中国司法制度增加了信心。另一方面,检方也说,犯罪证据是客观的,并不因被告说没有就没有,检辩双方都在宣传司法公平。当然,人民是否相信真的公正,那是另一回事。
其实,薄案根源,不在贪腐,因为贪官到处都是,贪腐并不足以要拉下一个政治局委员;所有分析,到了最后,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唯有权争,才会导致薄被拉下马。薄的问题在于觊觎最高领导权,不按党内共识行事,以唱红打黑去制造声势;这种野心对其他人造成威胁,领导层于是借王立军叛逃和谷开来杀人两案,顺势除薄。中共的最高权力没有转移制度,因此必有人出来争权,所以内部权争是不会停止的,这是中共内乱的最大原因。
在26日的最后陈述中,薄熙来自言,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现在深陷牢狱之灾,百感交集,只剩余生。」检方也说,犯罪证据是客观的,并不因被告说没有就没有;被告拒不认罪,不能从轻处罚,必须依法严惩。现年64岁的薄熙来,如判15年,服完刑期,已是80岁,东山将难再起。赵紫阳1989年后,被软禁15年,至2005年郁郁而终。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那么,薄为什么翻供呢?这一点非有一个解释不可。从薄向纪委亲笔供认到这次审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审前,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是否知道薄要翻供?并且同意他自辩?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习近平应该知道薄要翻案,并且同意他自辩。证据之一是:审讯显示的翻供范围,只限于薄否认贪腐和滥权,这些都属个人行为,没有揭露中共权争的内幕。不揭中共内幕,可能是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同意让薄自辩的交换条件。薄显然在遵守这项协议,所以一直没有越出范围。
证据之二是:习近平要用这次审讯作宣传,显示中国司法制度走向公平公开。首次将审讯过程用微博公开,以及让薄熙来充分自辩,应该都出于这种考虑。在审讯中,薄多次称赞法官公平客观,让他有自辩的机会;在26日的最后陈述中,他还说,这次审讯追求真相,使他对中国司法制度增加了信心。另一方面,检方也说,犯罪证据是客观的,并不因被告说没有就没有,检辩双方都在宣传司法公平。当然,人民是否相信真的公正,那是另一回事。
其实,薄案根源,不在贪腐,因为贪官到处都是,贪腐并不足以要拉下一个政治局委员;所有分析,到了最后,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唯有权争,才会导致薄被拉下马。薄的问题在于觊觎最高领导权,不按党内共识行事,以唱红打黑去制造声势;这种野心对其他人造成威胁,领导层于是借王立军叛逃和谷开来杀人两案,顺势除薄。中共的最高权力没有转移制度,因此必有人出来争权,所以内部权争是不会停止的,这是中共内乱的最大原因。
在26日的最后陈述中,薄熙来自言,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现在深陷牢狱之灾,百感交集,只剩余生。」检方也说,犯罪证据是客观的,并不因被告说没有就没有;被告拒不认罪,不能从轻处罚,必须依法严惩。现年64岁的薄熙来,如判15年,服完刑期,已是80岁,东山将难再起。赵紫阳1989年后,被软禁15年,至2005年郁郁而终。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