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从心开始 心脏瓣膜更换手术
心脏内共有四个瓣膜,包括主动脉瓣膜、二尖瓣、肺动脉瓣,以及三尖瓣瓣膜。心脏血流是单一方向,而瓣膜则是控制血液流向的关卡,若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或者同时有两种问题),将导致循环不顺或是血液逆流,使心脏负担增加,造成心脏肥厚,甚至导致心脏衰竭。

心脏瓣膜疾病的可能症状有:运动时唿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光是走路就觉得很累;睡觉时喘不过气;经常感到晕眩;胸口闷、心绞痛、心律不整、昏倒等。病患就医后,心脏病科医师(cardiologist)会藉助超音波等仪器检查,确认瓣膜是否过窄无法让血液顺利流通,或是瓣膜本身闭合不全。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瓣膜硬化的发生率提高,钙化后瓣膜变硬、变厚,导致狭窄或闭锁不全。主动脉瓣膜硬化最普遍,在保守药物疗法无法有效控制后,必须视情况考量手术治疗,修补或者更换人工瓣膜。

以心脏瓣膜更换手术而言,人工的瓣膜可分为金属瓣膜与动物组织瓣膜两种。金属瓣膜本身不易损坏,比组织瓣膜耐用,也不会有排斥的现象,但是金属瓣膜会导致血块(血栓)形成,因此病患装置瓣膜后,须终身服用抗凝血剂(blood thinner)。同时,病患也得定期回诊,检查血液凝血时间,维持适当的凝血机能。

组织瓣膜是以猪或者牛的瓣膜,经过化学药剂处理加工制成。这类瓣膜的构造与人体瓣膜的构造相似,不易引发血栓,所以病患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血剂。但是组织瓣膜平均使用年限约15年到20年,因此年纪较长者比较适合使用。

心脏外科医师曹佩萱解释,以目前人类预期寿命来看,若病患已70多岁,更换组织瓣膜也算另一种程度的「一劳永逸」,应该不必烦恼再次更换瓣膜。另外,若病人无法自制按时服药,或者有其他用药上的考量,也比较适合组织瓣膜。

曹佩萱介绍,主动脉瓣膜更换手术约耗时两到三小时,病人住院四至十天,成功率约99%。「人生60多岁应该是黄金年华,不要觉得太老而不愿动刀。」曹佩萱说,很多人自认「太老」而不希望冒险手术,但事实上开刀解决才能好好享受人生。

医生小档案:曹佩萱(Pei H. Tsau)出生于台湾,12岁时来美,University of Arizona学士、医学博士、住院医师训练,2012年加入巴洛阿图医疗基金会医院,语言:中文、英语,

专家咨询:El Camino医院提供

本专栏由El Camino Hospital与世界日报合作推出,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