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亚裔政治能量提升 选将竞相拉拢
纽约市的亚裔选票究竟有多少?亚裔选民在纽约市选举中有多少影响力?这些问题10日初选中会有答案。今年的初选,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展示亚裔政治力量的机会:选区重画增加了多个亚裔选民为主的选区;因刘醇逸参选市长,可能出现「历史最高」的亚裔投票人数。在竞选中,各级参选人频繁拜访华埠、法拉盛等亚裔聚集地区,亚裔的权益得到「未来」市长、公益维护人、主计长、区长和市议员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公益维护人参选人史葛静(Daniel Squardon)几乎每周都要拜访一个亚裔团体,甚至更多。「Daniel与亚裔社区关系非常密切,华埠一直是他的大本营。」他的发言人Amy Spitalnick表示,「2008年他参选参议员时,就把竞选总部设在华埠。4月他在市政厅宣布参选时,是40多位华裔站在他身后支持他。他的州参议员辖区包括华埠,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华埠的一份子。」Amy透露,在竞选最关键的最后一周内,史葛静将增加拜访亚裔社区的频率。竞选期间频繁拜访亚裔社区的参选人很多,参选曼哈坦区长的珠丽曼宁(Julie Menin)每隔几天就会到华埠,与社区机构或媒体座谈,希望大家帮她当选「第一位从下城选出的区长」。参选主计长的斯静格在前州长思必策突然加入战局后,积极动员各方支持,包括亚裔社区力量以备战,与社区领袖开记者会、与媒体开座谈会等。共和党市长参选人洛塔等也到访华埠中华公所,聆听华社声音。多位参选人把竞选办公室设在华裔聚集区,法拉盛有顾雅明、刘醇逸、小瓦隆的竞选办公室,在华埠有史葛静、刘醇逸、珍妮花和陈倩雯的竞选办公室。在纽约市级选举中,亚裔选票的比率从来都不高,远低于亚裔占全市总人口13%的比率,民调甚至没有把「亚裔」列为一个族裔,坦白地说,没有人真正掌握亚裔选票的数据。但是,今年初选这一役中亚裔选票的数量可能会吓到一些人。布碌崙羊头湾所在的市议会第48选区,亚裔民主党登记选民原来只有800多位,积极投票的不到200位。但在刘醇逸参选市长的带动下,该地区今年新登记亚裔选民达1000多位!使得该地区亚裔选民达到1800多人,成为主要选民群体。推动该地区新选民登记的曾思阐(Sam Tsang)自豪地认为,如果每个亚裔都出来投刘醇逸一票,他就有希望进入复选。「我们要投票给那些会为社区争取权益的人,反过来,如果不投票、不捐款,那些民选官员怎么会帮我们?我们不要当二等公民。」亚裔选民权力在选区重画后,获得很大提升,选区重画委员会委员于金山非常急迫地想在这次初选中印证这一结果。「布碌崙的日落公园、贝瑞吉和班森贺等亚裔选民为主体的选区,这次应该能看到亚裔选票集中的能量,选出亚裔社区支持的参选人。」他还认为,刘醇逸的参选是「亚裔参与初选投票的动力」,最后的结果甚至能让亚裔选票比率占到全体选票的10%,创下历史纪录。有趣的是,除刘醇逸以外的民主党市长参选人似乎已彻底放弃了亚裔选民,白思豪、汤信、柯魁英等都没有拜访亚裔社区。从事多年竞选顾问的George Artz对此非常不解,「这没有道理啊,未来领袖应该要去新兴社区,当选后,人家才会更支持你,因为你竞选时就去过那里,就算是一次、两次也行啊。」他认为不到法拉盛、日落公园、华埠等地区,等于放弃了巨额的选票。尽管拜访亚裔社区并不能确保亚裔选票,但这代表了参选人对亚裔社区事务的关注。法拉盛华人工商促进会总干事杜彼得指出,参选人拜访法拉盛的象徵意义大于选举运作的现实意义。亚裔的经济实力增长明显,大家都明白法拉盛已经成为皇后区未来的发展中心,没有参选人敢失去亚裔这一块支持。面对到访的各路参选人,他支持那些曾经帮助过华人的参选人,「不管他们是帮华埠、还是布碌崙的华人,只要是帮过华人,我们就支持。」在参选人的频繁拜访中,亚裔社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在秉承「来者都是客」美德的同时,社区民众也要看参选人的政见和能力能否帮得了社区,提出的问题能否有希望解决。上周,洛塔到访中华公所时,主席吴国基就提出要在华埠建中式传统牌楼,洛塔答应当选后考虑拨款兴建。史葛静也答应推动农历新年列为学校假日。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