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误解充实亚裔骨髓库
具有26年骨髓移植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华裔医师刘德龙(Dr. Delong Liu)表示,目前骨髓移植医疗技术相当先进,不论是骨髓干细胞(marrow)还是周围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对捐赠者身体危害已降至最低。
刘德龙也早已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他唿吁华裔民众积极响应,充实美国亚裔骨髓库的资料。
目前担任纽约医学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医师和专业刊物「血液与癌症」(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主编的刘德龙说,华人社区对骨髓捐赠存在不少误解。
多年前他曾治疗过一名华裔病患,虽然弟弟与他骨髓相配,但家人担忧「在骨髓移植过程中失去两个儿子」,而劝阻弟弟捐赠,幸好通过骨髓库找到非亲人匹配捐赠者,使病人有机会存活。刘德龙说,基于美国保护病人隐私法规定,对急需治疗的病人病情不予公布,也遏制了民众捐赠的热情。
刘德龙指出,虽然血癌发病率以65岁以上的老人为最高,但年长患者多数不做骨髓移植,年轻患者异体移植案例容易受到关注。病患的父母和子女通常无法捐赠骨髓,因为他们仅与患者有一半基因相同;而手足匹配的可能性最高,理论上讲,兄弟姐妹至少有25%的概率,与患者骨髓相匹配。
刘德龙说,周围血干细胞捐赠相对较简单,从捐赠者手臂抽血经过机器分解造血细胞,剩余血液从另一端流回体内,捐赠者当天即可回家,对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小。而骨髓捐赠类似做手术,捐赠者需要打麻醉药,经过多次穿刺骨髓提取干细胞,捐赠者可能失血1000 CC,但提取的干细胞约相当于人体的十分之一,对免疫、造血功能影响不大。
刘德龙也早已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他唿吁华裔民众积极响应,充实美国亚裔骨髓库的资料。
目前担任纽约医学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医师和专业刊物「血液与癌症」(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主编的刘德龙说,华人社区对骨髓捐赠存在不少误解。
多年前他曾治疗过一名华裔病患,虽然弟弟与他骨髓相配,但家人担忧「在骨髓移植过程中失去两个儿子」,而劝阻弟弟捐赠,幸好通过骨髓库找到非亲人匹配捐赠者,使病人有机会存活。刘德龙说,基于美国保护病人隐私法规定,对急需治疗的病人病情不予公布,也遏制了民众捐赠的热情。
刘德龙指出,虽然血癌发病率以65岁以上的老人为最高,但年长患者多数不做骨髓移植,年轻患者异体移植案例容易受到关注。病患的父母和子女通常无法捐赠骨髓,因为他们仅与患者有一半基因相同;而手足匹配的可能性最高,理论上讲,兄弟姐妹至少有25%的概率,与患者骨髓相匹配。
刘德龙说,周围血干细胞捐赠相对较简单,从捐赠者手臂抽血经过机器分解造血细胞,剩余血液从另一端流回体内,捐赠者当天即可回家,对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小。而骨髓捐赠类似做手术,捐赠者需要打麻醉药,经过多次穿刺骨髓提取干细胞,捐赠者可能失血1000 CC,但提取的干细胞约相当于人体的十分之一,对免疫、造血功能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