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华埠阴沟 阻经济成长
走在华埠,常能见到路边坑洞中的积水和着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让人不得不皱起眉头,绕开行走。州参议员史葛静23日发布的「路边坑洞积水:华埠阴沟」(Road-Curb Ponding: A Drain on Chinatown)报告指出,华埠地区有93个路坑存在严重积水问题,下雨后48小时都不会排水,这种路边坑洞已经对到华埠用餐、旅游和居住的民众造成严重困扰,但大多数民众都没有反映路边坑洞情况,任之继续存在。史葛静希望交通局能藉此报告,尽快帮助修復华埠道路,同时教育华埠商家民众爱护道路。

今年夏天,史葛静办公室和华埠人力中心等机构的义工们一起对华埠地区的路边坑洞进行了统计,93个存在严重积水问题的路坑,多数集中在华埠中心地带,摆也街、茂比利街、勿街、巴士打街和伊利沙白街上就有47个。

72%的受访者表示这些路坑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购物或用餐的经历;4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会再去有积水路坑的地区;62%的受访者认为华埠街道质量「比一般水平差」或「很差」;76%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没有向任何人或机构匯报过看到的路坑问题;58%的人表示不知道向谁匯报路坑问题。

史葛静表示,华埠的路坑已经成为影响华埠形象的重大卫生问题,降低了华埠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他把路坑数据交给交通局,希望交通局能在311市府热线中设立一条路坑匯报专线,并尽快帮助修復路面。

史葛静的举动获得了多位人士的支持,包括市议员陈倩雯、第三社区委员会经理斯黛泽(Susan Stetzer)、中华公所主席伍权硕、亚洲人平等会行政总监瞿远义、纽约中华总商会主会长于金山、联成公所主席黄达良、福建公所共同主席郑时甘、安良工商总会顾问苏焕光、华埠服务社行政总监于治平和华策会创办人刘毛淑卿等,大家还对保护华埠街道出谋画策。

苏焕光认为,华埠商业改进区(BID)获准成立后,可以帮助改善华埠清洁情况,虽然商家需要每年出一点钱,但回报很大,是值得的投资。还有人士指出,餐馆常用漂白水清洁路面,长此以往漂白水腐蚀路面,有重物或汽车开过后,就造成路面塌陷成为路坑,需要对商家进行更多保护路面的教育。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