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鑑定汝窑瓷 底部五钉痕是关键
北京故宫三位专家日前应邀举办文物鑑赏讲座,分享他们多年来鑑定骨董的心得,并介绍北京故宫馆藏及研究重点。

由中国海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熊昌良率领的骨董专家一行人,此次来美、加各地举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熊昌良说,收藏中国骨董已成为许多华侨的嗜好,此行在多伦多、纽约及洛杉矶等地,都有华侨带来家中珍藏的古文物,请故宫的专家鑑定,其中有些是难得一见的真品,也有部分则是仿制的工艺品,多听听专家鑑定骨董的心得将有助于鑑赏与收藏。

故宫陶瓷骨董专家王光尧指出,中国瓷器在宋朝以前是王公贵族的专用品,流传下来的骨董数量少,造型变化也不多。宋朝以后以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为主流,瓷器来源及造型多元化。鑑别骨董瓷器要了解各时代制作陶瓷的技术,从造形、釉彩到底部的落款都要符合。例如,古瓷器底部有一圈沙,这是古窑的特色,而邢窑的瓷器则以环状底部为其特徵,定窑瓷器都是以多层次上釉法制成,汝窑底部留有五个支撑用的钉痕。

王光尧说,多年前北京故宫曾仿骨董瓷器制成工艺品出售,这些让外国游客爱不释手的工艺品,近年有不少又回流中国,他就看到不少故宫出品的仿制压手杯、鸡缸杯等,华人收购「骨董」时一定要小心。

专研藏传佛教造像的王跃工指出,早期的藏传佛像仍可看出希腊、罗马的影响,后来逐渐加入印度佛像的风格,不论是佛像的衣着、莲花座的造型都更加细腻、繁复。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佛像以内地造像的价格最高,由于收藏家竞相收购,曾出现一尊佛像高达两亿人民币的行情。

专研中国书画的曾君以人物画为重点,介绍历代人物画法的的演变,她说,中国人物画重视的是传达一种精神气质,到了清朝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才开始有画家将西画画法融入国画中,而形成一种特有的人物画法,面部有如西画般具像,但身上的衣服线条却仍是传统国画的画法,一直到清代晚年才有像任伯年之类的画家,完全了解及融合西画。从表面的模仿,到真正将西画与国画融合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中国绘画强大的生命力。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