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张哲熙创业史 亚裔二代奋斗典型
纽约市竞选财务委员会(Campaign Finance Board,简称CFB) 五位董事中有一位亚裔,他也是CFB下设的选民协助顾问委员会(Voter Assistance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VAAC)的董事会主席,他经常代表CFB和VAAC参加多种市府会议,他是张哲熙(Art Chang),熟悉他的人都叫他「Art」。韩裔张哲熙本人是科技创业专家,在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和风险投资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他的目标是通过科技手段让纽约民众积极参与政府事务和选举。

张哲熙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第二代亚裔移民寻求人生意义、定位自己和不断实现目标的故事,非常有启发性。今年49岁的张哲熙,两鬓的头髮略些有白,但黑色贝壳边的眼镜和短髮让他看起来很时尚。与多数亚裔一样,张哲熙的脸上有着谦逊的笑容,面部表情虽然不多,但眼神非常锐利,与人谈话时眼睛盯着对方,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压力。他用三个词形容自己:「求知的(curious)、快乐的(joyful)、充满热情的(passionate)」。

张哲熙出生在乔治亚州一个韩裔家庭,「我的家庭是一个充满麻烦的家庭」,他的父母亲都是韩国来美的留学生,但是母亲的家庭推崇教育和男女平等,而父亲却是贫苦家庭的「凤凰男」,一路通过奖学金出国读书,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充满争吵和家庭暴力。八岁的时候,张哲熙设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十年目标—「逃离这个家庭」。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考取了当时所居住的俄亥俄州着名住宿学校西储高中(Western Reserve Academy),后来他的弟弟和妹妹也相继考入该校。

大学时代,张哲熙选择了耶鲁大学修读女性研究专业,是当时选修该专业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而他很高兴自己经历了随后在美国兴起的女性运动。可是在大二时因为家庭原因,他失去了经济支持,不得不做多份工作以支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包括在建筑师事务所当助理,当大学毕业时,他参与设计的市民广场已经在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建成。

1985年他来到纽约市,「我从小就想来纽约,这是你可以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的地方」!在大学毕业四年后,张哲熙进入了贝聿铭的设计公司,但他没有建筑专业背景,压力很大,曾为了一个项目在设计台下面睡了两周,不幸的是一年后他就被裁员了,加上理财不善而破产,他失去了房子、车子、女友等一切,当时他27岁,正面临着第二个十年目标即将到期的压力。

这时张哲熙选择了加入纽约市政府,在法务局做数据处理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法务局科技手段更新换代很快,建立了先进的查询系统。因表现突出,他被市府派至皇后西区开发公司(Queens Wes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担任主管,负责长岛市的开发,他对那里很多楼宇的水、电、环保系统仍然记忆犹新。在追寻个人事业的同时,张哲熙还在Safe Horizon和布碌崙公立图书馆等非营利机构担任董事,并因此结识了当时市长办公室咨询师Anthony Crowell,后者推荐他于2009年出任CFB董事,希望通过他的科技理念来推广选民参与。2011年他被市长和市议长任命为新成立的VAAC主席,任期五年。

从1999年起帮助开发、成立和管理数十家科技企业的张哲熙,拥有丰富的科技创业经验,他崇尚八至十人的小型公司,认为科技可以改变陈旧的商业模式,小型公司可完成一些大的项目,「如果政府或公司想要继续生存,就需要紧跟科技步伐,并不断更新科技手段」。他认为科技是推动民主的关键,「当普通人获得科技手段,他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向他的朋友和家人表现想法和意见,这就是民主」。他很高兴在他的参与下选举局同意改用电子计票方式,现在他的新目标是实现网上选民登记。

张哲熙希望年轻一代可以积极投票和参加民主过程,「对有机会在美国生活,发出你的声音是责任,也是对这个社会的回馈」。对于有意参政的人士,他建议应该学会运用科技手段与民众进行对话,而不是发号施令。他对于刘醇逸竞选筹款被调查和媒体的连篇报导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亚裔的成功,「其他成功的政治人物都有或多或少被调查的遭遇」,而在民主的过程中,真相会最终浮出水面。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