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灾后无力脱困 华埠商店相继关闭
俗话说,年关难过,这句话让华埠的商家深有体会。转眼飓风珊迪29日已过境三个月,但不少曼哈坦华埠和东百老匯小商家反映,他们依然经历着客流稀少、生意难做的困境。许多商家都指出在全美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场飓风加剧了华埠所面临的外州客人减少、本地商家外移法拉盛、布碌崙和消费者转型、交通差泊车难等困境,再加上近日天气骤然变冷,让原本应该繁忙的春节前夕却不如往年热闹。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出于不同原因,相继关闭的店家也逐渐增多,从东百老匯附近加萨林街(Catherine St.)上卖首饰的晶御轩、阿萍小吃店、溢美花店,到包厘街的餐馆天滋味、摆也街上的人人冰室和pho88越南牛肉河粉等,以及位于勿街(Mott St.)的瑞芝林参茸药材等中药店,预计关门的店家有近十家。

在东百老匯开杂货店的老张感嘆,「春节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应该是最忙的,但现在你看看,客人有多少。」老张说比起往年春节前的生意,今年少了三分之一多,而珊迪过后到现在,生意也就恢復一半。老张说,因为外州客人减少,越来越多福州商家离开,去法拉盛和布碌崙发展。

敬宾酒楼的张经理表示,飓风过后,保险公司不赔,政府也没钱资助,只能自力更生找求生办法。为了招揽客人,午餐大部分的点心都推出超低价1.5元,希望能薄利多销,不过他表示晚餐的生意不是很好,「很多乡亲更喜欢去小饭馆,因为不用给小费」。

在加萨林街上卖衣服20几年的陈先生则无奈表示眼看着周围一家家店面相继关门,「生意是越来越淡,这不仅仅是风灾的问题,风灾只是加剧」。陈先生表示,华埠目前外州客人越来越少,而本地居民又多以低收入和耆老为主,消费能力也不高,以前作为消费主力的衣厂女工很多都转去做护理,但护理工时有限,收入也并不高;有消费能力的人大都会开车出门购物,可是华埠又是出名的难泊车。

王先生在勿街卖小礼品和皮包,他苦笑地算了笔帐,「房租每天150元,除去税和收垃圾等各种杂费,一天要卖出去400元,我才保本」,可是事实上他现在常常一天卖不了100元,要是偶尔周末卖个300元,都让他格外开心,他忍不住自嘲,「怎么办啊?只有凉拌(办)了」。

伊利沙白街一家珠宝行的黄先生则感嘆现在维持生计主要靠吃老本,因为生意难做,店内分租的柜台也有了空位。他怀念起32年前拿下坚尼路156号的租约开珠宝行,「当时大家都求着跟我说,老黄一定要给我留一个空位啊」,而转眼连坚尼路和包厘街的珠宝店如今也都门可罗雀。

珠宝业的冯先生指出,目前华埠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流稀少,外州生意也同样难做,导致外州客人减少,而本地客人本身收入并没有提高,但税却增加,都直接影响购物消费。

一位在华埠经营多年的餐馆业者指出,回首这三个月,就是一个「惨」字,在26家华人巴士公司被关门后华埠客流已在减少,九一一恐袭后又再度遭受珊迪,加上高昂的房租,餐馆业还要应付卫生局不时的检查和罚款,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再逢上天气恶劣,「我们小商家真的承受的太多太多,受不了我也只能关门了」。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