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与下城选区合併 诞生华人议员
十年前两位亚裔参加了市议员选区重画的过程,分别是当时任市议员选区委员会(New York City Council Districting Commission)委员的孔振成(Donald Hong)和当时任市议会副法律总顾问、负责选区版图递交法律程序的翁家驹(Jeffrey K. Oing)。他们希望此次画分市议员选区时能保护华埠的利益,提升亚裔选民的力量。
根据纽约市宪章,市议员选区委员会由15人组成,八人由市长指派,七人由市议会指派,委员会通过的版图将决定十年内纽约市政治版图,可以说权力非常大。但十年前市议员选区委员会刚成立时并没有亚裔委员,后来遭到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在委员会成立四个多月后,当时任华策会董事长的孔振成才加入。
孔振成回忆加入委员会的时候,正值选区画分的关键时刻,十年前华埠有两个选择,一是与下东城合併到市议员第二选区,另一个是与金融区一起放在市议员第一选区,两个选择都有不少人支持和反对。他很欣慰当年他支持把华埠和下城合併,后来成功选出了陈倩雯这位华裔市议员,也让华埠保持其完整性,「事实上现在的砲台公园等下城地区有很多亚裔居住,我的家庭和很多朋友们都住在下城」。
孔振成表示,上次的选区重画是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听会意见的结果,整个过程非常透明和公开,「与州参众议会选区重画的『不见光』过程相比,市议员选区重画的过程透明度很高」,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曼哈坦州高等法院法官翁家驹谈起当年市议会选区重画的往事,认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让他走遍纽约市五大区,观察和接触到各个社区的人和事,「有很多乐趣,也尝了不少当地的小吃」。在选区重画过程中,他负责将画分的版图向联邦司法部上呈,「我们准备了很详细的材料,每个步骤都很仔细,上交一个月后,就获得了司法部的批准,新的51个市议员选区的版图就通过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对于即将新成立的市议会选区委员会,翁家驹建议新的委员们要保持开放的思维,了解纽约市在过去十年中变化了很多,是个更为多元化的城市。对华埠应与下东城还是金融区合併,他不愿意发表意见,但认为上次的画分「效果不错」(works well),陈倩雯是个称职的市议员。
根据纽约市宪章,市议员选区委员会由15人组成,八人由市长指派,七人由市议会指派,委员会通过的版图将决定十年内纽约市政治版图,可以说权力非常大。但十年前市议员选区委员会刚成立时并没有亚裔委员,后来遭到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在委员会成立四个多月后,当时任华策会董事长的孔振成才加入。
孔振成回忆加入委员会的时候,正值选区画分的关键时刻,十年前华埠有两个选择,一是与下东城合併到市议员第二选区,另一个是与金融区一起放在市议员第一选区,两个选择都有不少人支持和反对。他很欣慰当年他支持把华埠和下城合併,后来成功选出了陈倩雯这位华裔市议员,也让华埠保持其完整性,「事实上现在的砲台公园等下城地区有很多亚裔居住,我的家庭和很多朋友们都住在下城」。
孔振成表示,上次的选区重画是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听会意见的结果,整个过程非常透明和公开,「与州参众议会选区重画的『不见光』过程相比,市议员选区重画的过程透明度很高」,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曼哈坦州高等法院法官翁家驹谈起当年市议会选区重画的往事,认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让他走遍纽约市五大区,观察和接触到各个社区的人和事,「有很多乐趣,也尝了不少当地的小吃」。在选区重画过程中,他负责将画分的版图向联邦司法部上呈,「我们准备了很详细的材料,每个步骤都很仔细,上交一个月后,就获得了司法部的批准,新的51个市议员选区的版图就通过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对于即将新成立的市议会选区委员会,翁家驹建议新的委员们要保持开放的思维,了解纽约市在过去十年中变化了很多,是个更为多元化的城市。对华埠应与下东城还是金融区合併,他不愿意发表意见,但认为上次的画分「效果不错」(works well),陈倩雯是个称职的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