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打击假货 民代提3招
华埠仿冒品屡抓不止,站在马路上的卖仿冒品商贩已经成为「华埠一景」,而有些商贩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仿冒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议员陈倩雯、州参议员史葛静及曼哈坦区长斯静格等继2月举办里民大会,讨论了如何识别与停止售卖仿冒品等议题,在集结民意后26日向市警总局长凯利和市消费者事务局局长明兹等发出一封公开信,提出三点解决方法。
信中表示,在去年「愤怒乌」打假事件后,不少商贩向民选官员表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售卖了「愤怒乌」仿冒品,并非故意为之。在里民大会上,商贩们纷纷表示愿意停止售卖这些仿冒品。陈倩雯等在信中表明支持警方执法,同时希望警方和市府能帮助民众提高防假意识。
信中提出三大解决方法以提高民众对仿冒品的鑑别能力。一、把商贩须知(Vendor Guides)翻译成中文和其它语言。在里民大会上,不少商贩表示出对消费者事务局的多条规定并不知情,比如对玩具枪的定义就不清楚。大会上,消费者事务局代表表示,愿意将有关玩具枪的条款翻译成中文,扩大宣传。陈倩雯等希望以此为例,请消费者事务局将其它商品的销售条款也翻译成中文和其它语言,以教育商贩。
二、统一销售准则。里民大会上,商贩们表示很多销售规定很模煳,商贩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仿冒品,或不知道自己的货源是非法的。民选官员们认为,这是因为市警总局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们没有将个别产品的特点公布于众,应该出版书面指南,告诉商贩们如何识别仿冒品,将正牌厂商、中间商和地区经销商的信息公布,以便商贩们查询对照。这样的指南应该用中文和西班牙语等书写。而且随着仿冒品的「更新换代」,这本指南也应该及时更新、及时传送给商贩们。
三、定期与商贩举行社区会议。请市警总局、民选官员、市府各机构的执法人员与商贩定期见面,讨论问题。里民大会上,警方表示很多时候商贩不愿意透露进货源,这使得执法出现困难。希望通过这样的社区会议增加双方的互动和了解。
信中表示,在去年「愤怒乌」打假事件后,不少商贩向民选官员表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售卖了「愤怒乌」仿冒品,并非故意为之。在里民大会上,商贩们纷纷表示愿意停止售卖这些仿冒品。陈倩雯等在信中表明支持警方执法,同时希望警方和市府能帮助民众提高防假意识。
信中提出三大解决方法以提高民众对仿冒品的鑑别能力。一、把商贩须知(Vendor Guides)翻译成中文和其它语言。在里民大会上,不少商贩表示出对消费者事务局的多条规定并不知情,比如对玩具枪的定义就不清楚。大会上,消费者事务局代表表示,愿意将有关玩具枪的条款翻译成中文,扩大宣传。陈倩雯等希望以此为例,请消费者事务局将其它商品的销售条款也翻译成中文和其它语言,以教育商贩。
二、统一销售准则。里民大会上,商贩们表示很多销售规定很模煳,商贩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仿冒品,或不知道自己的货源是非法的。民选官员们认为,这是因为市警总局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们没有将个别产品的特点公布于众,应该出版书面指南,告诉商贩们如何识别仿冒品,将正牌厂商、中间商和地区经销商的信息公布,以便商贩们查询对照。这样的指南应该用中文和西班牙语等书写。而且随着仿冒品的「更新换代」,这本指南也应该及时更新、及时传送给商贩们。
三、定期与商贩举行社区会议。请市警总局、民选官员、市府各机构的执法人员与商贩定期见面,讨论问题。里民大会上,警方表示很多时候商贩不愿意透露进货源,这使得执法出现困难。希望通过这样的社区会议增加双方的互动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