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人语》尼克森在上海的两天
1972年2月28日下午,我在三楼住家窗口向外看,有一长熘黑色轿车在淮海路经过。看不到车里的人,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正在上海访问的尼克森总统的车队。周恩来总理可能也在其中。
此时目力所及,平时车水马龙的淮海路,只有三个行人。
好几天以前,左邻右舍都收到「里委会」通知:尼克森在上海两天期间,不准在窗外晾衣服;除了上班的人,不准上街;不准到菜场买菜。
小孩子很难关得住。不让上街外,还有许多中小学生由学校安排,或在电影院看一整天电影,或被「关」入到处都有的防空洞。
我家紧邻洪伯伯,一个很老实的人,1949年前曾在旧政府任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就被抓了,后来送到安徽劳改农场,劳改期满也不放回家,但可以每年一次回沪「探亲」。此时洪伯伯并未在家探亲,但他老婆是「反革命」家属。街道党委派了一个干部,那两天守在洪家「监视」。这位干部是一位可爱的宁波老太太,也是住在同一幢楼的邻居。如此在别人家一整天,双方都尴尬。
「里委会」干部国建妈妈(不知她姓名,她儿子叫蔡国建。孩子们都称她国建妈妈),是位很朴实的北方人,也是少数可以到菜场「买菜」者。国建妈妈「买菜」回来后,非常兴奋,见人就描述在菜场「所见所闻」:鸡鸭鱼肉,新鲜蔬果,应有尽有。那可是每月每人只分配半斤肉半斤油,过春节才可以买一只鸡的年代。
国建妈妈经历的,只是少数国家干部在菜场的「卖菜、买菜」表演而已。我们这些「闲杂人等」如果不听事先警告,胆敢去菜场,恐怕会被警察抓起来。
那是上海巨鹿路菜场,距尼克森下榻的锦江饭店仅几个路口,所以享此「殊荣」。当时是否有美国官员或外国记者来到巨鹿路菜场,亲眼见证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上海人民的丰衣足食,暂未可考。
尼克森总统在上海逗留两天,在锦江饭店和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上海公报」。总统先访问北京、上海之后前往杭州,在西湖边上种了一棵北美红杉树。
我想,除了上海,在北京和杭州,政府也有类似上海淮海路和巨鹿路菜场的「管控」吧。
当年随总统访问中国的外交官Nickolas Platt,最近在美国亚洲协会香港分会的纪念活动中说,「这次访问让美国人大开眼界,了解到中国是甚么样子。」
无缘见到他,否则会问,「你真的了解到中国是甚么样子吗?」
此时目力所及,平时车水马龙的淮海路,只有三个行人。
好几天以前,左邻右舍都收到「里委会」通知:尼克森在上海两天期间,不准在窗外晾衣服;除了上班的人,不准上街;不准到菜场买菜。
小孩子很难关得住。不让上街外,还有许多中小学生由学校安排,或在电影院看一整天电影,或被「关」入到处都有的防空洞。
我家紧邻洪伯伯,一个很老实的人,1949年前曾在旧政府任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就被抓了,后来送到安徽劳改农场,劳改期满也不放回家,但可以每年一次回沪「探亲」。此时洪伯伯并未在家探亲,但他老婆是「反革命」家属。街道党委派了一个干部,那两天守在洪家「监视」。这位干部是一位可爱的宁波老太太,也是住在同一幢楼的邻居。如此在别人家一整天,双方都尴尬。
「里委会」干部国建妈妈(不知她姓名,她儿子叫蔡国建。孩子们都称她国建妈妈),是位很朴实的北方人,也是少数可以到菜场「买菜」者。国建妈妈「买菜」回来后,非常兴奋,见人就描述在菜场「所见所闻」:鸡鸭鱼肉,新鲜蔬果,应有尽有。那可是每月每人只分配半斤肉半斤油,过春节才可以买一只鸡的年代。
国建妈妈经历的,只是少数国家干部在菜场的「卖菜、买菜」表演而已。我们这些「闲杂人等」如果不听事先警告,胆敢去菜场,恐怕会被警察抓起来。
那是上海巨鹿路菜场,距尼克森下榻的锦江饭店仅几个路口,所以享此「殊荣」。当时是否有美国官员或外国记者来到巨鹿路菜场,亲眼见证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上海人民的丰衣足食,暂未可考。
尼克森总统在上海逗留两天,在锦江饭店和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上海公报」。总统先访问北京、上海之后前往杭州,在西湖边上种了一棵北美红杉树。
我想,除了上海,在北京和杭州,政府也有类似上海淮海路和巨鹿路菜场的「管控」吧。
当年随总统访问中国的外交官Nickolas Platt,最近在美国亚洲协会香港分会的纪念活动中说,「这次访问让美国人大开眼界,了解到中国是甚么样子。」
无缘见到他,否则会问,「你真的了解到中国是甚么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