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怎么过? 选择夏令营有门道
编者按:虽然春假才刚过不久,但许多家长和孩子已经开始为暑假生活作打算,各式各样的夏令营也开始陆续招生。为让华人子弟度过一个快乐、益智、难忘的暑假,本报特推出此专题,希望帮助家长选择一个最适合孩子的夏令营。
想要替孩子安排一个丰盛难忘的夏季,但又不知从何着手?夏令营是很多家长的第一选项。但是,很多家长、尤其是孩子首次参加夏令营的家长,对于夏令营缺乏基本的瞭解和概念,不知怎样获得客观的指导信息。
专业人士表示,选择夏令营的过程,主要是在参考孩子需求这一首要的前提下,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并做出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正确选择夏令营是开心过暑假的基础。
如何充分利用暑假的好时机丰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孩子留下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个重要且不可迴避的课题。有的家长考虑到孩子在学期中功课不太扎实、成绩不够理想,希望在暑假期间查缺补漏,为新学期多打基础;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平时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希望在暑假期间让孩子走出校门,多发展一下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而种类繁多的夏令营正好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除了教室和学校之外的多元成长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得到全面的锻鍊和体验。
面对堪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夏令营,怎样才能做一个最适合、最正确的选择,让孩子得到一个最具成长价值的暑假呢?
92nd Street Y Camp的主任Alan Saltz,根据自己30多年的从业经验给出如下建议:首先要瞭解夏令营的主题和理念是否满足孩子期待。
虽然多数夏令营都自称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智商(IQ)和情商(EQ)的培养,但家长还是应该关注一下夏令营的活动设计,看夏令营侧重锻鍊孩子技能?或仅仅是放松身心、娱乐生活?
如果更强调的是技能锻鍊,那它并不见得是想要从紧张的学期生活中透一口气的孩子的最佳选择。
辅导员和孩子的比例、师资配备和学生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小班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关注,而大班的孩子则能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建议家长询问每名辅导员需要照顾的孩子数量,以及辅导员的教育状况和背景等讯息,包括是否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专业所学、是否接受过处理紧急事故等方面的训练、是否具有管理夏令营的经验等。平均水平高的师资团队,更容易打造质量好的夏令营。
Saltz还说,有的夏令营要求孩子住在营地,有的则每天回自己家住。虽然很多学生对离家在外过夜感到新鲜,但家长未必对此做好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每晚见到孩子的家长,要考察夏令营和家长的沟通便利程度,看是否有途径及时联繫到夏令营的负责人,家长也可通过手机和电子邮箱同孩子保持联繫,确保他们在外平安顺利。另外,一些夏令营设在田野乡间,孩子需要每天搭乘夏令营的巴士往返。建议家长留意一下每辆巴士配备多少辅导员、巴士是大车还是小车、有没有空调等情况,还可询问夏令营是否在孩子坐车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安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不会因长时间的通勤感到无聊。
亚洲研究双文高中的校长严利强调,虽然夏令营的费用、地点、口碑等都在家长的考虑之列,但孩子的需求永远是第一标准。
严利说,在选择夏令营之前,家长应努力瞭解孩子的兴趣点,通过沟通看他们未来想要在那些领域发展?或者锻鍊哪一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参与计画和选择过程,这不仅能给孩子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给孩子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强迫孩子参加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夏令营,最后可能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尊重孩子需求的前提下,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夏令营的情况,比如说通过学校老师或者参加过夏令营的学生及家长,瞭解某个夏令营的口碑怎样。一般来说,从夏令营回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可喜的,但也或许是忧心的。而夏令营往往只注重大力宣传自己的项目,很少会去追踪研究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可这种反馈又恰恰是广大家长的重要参考讯息。所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调查一下夏令营的口碑再做决定。
严利还特别提到,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普通的夏令营,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日后想要发展的方向,去参加高校提供的一些暑期项目。这些暑期项目有的是免费的,有的即便需要交费,学校也可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减免费用或者发放补助。孩子们在这些暑期项目里不仅有机会和大学的教授或学生进行学术合作,结交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还能充分瞭解大学的软硬件设置、学习方式和生活氛围等,日后报考大学时都极具参考价值。
严利鼓励对这些暑期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主动与各自高中的行政办公室或课外活动负责老师联繫,看是否可以从众多提供暑期项目的本地或海外高校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参加,给自己提供一个尽早瞭解和感受大学生活的机会。
想要替孩子安排一个丰盛难忘的夏季,但又不知从何着手?夏令营是很多家长的第一选项。但是,很多家长、尤其是孩子首次参加夏令营的家长,对于夏令营缺乏基本的瞭解和概念,不知怎样获得客观的指导信息。
专业人士表示,选择夏令营的过程,主要是在参考孩子需求这一首要的前提下,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并做出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正确选择夏令营是开心过暑假的基础。
如何充分利用暑假的好时机丰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孩子留下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个重要且不可迴避的课题。有的家长考虑到孩子在学期中功课不太扎实、成绩不够理想,希望在暑假期间查缺补漏,为新学期多打基础;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平时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希望在暑假期间让孩子走出校门,多发展一下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而种类繁多的夏令营正好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除了教室和学校之外的多元成长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得到全面的锻鍊和体验。
面对堪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夏令营,怎样才能做一个最适合、最正确的选择,让孩子得到一个最具成长价值的暑假呢?
92nd Street Y Camp的主任Alan Saltz,根据自己30多年的从业经验给出如下建议:首先要瞭解夏令营的主题和理念是否满足孩子期待。
虽然多数夏令营都自称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智商(IQ)和情商(EQ)的培养,但家长还是应该关注一下夏令营的活动设计,看夏令营侧重锻鍊孩子技能?或仅仅是放松身心、娱乐生活?
如果更强调的是技能锻鍊,那它并不见得是想要从紧张的学期生活中透一口气的孩子的最佳选择。
辅导员和孩子的比例、师资配备和学生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小班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关注,而大班的孩子则能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建议家长询问每名辅导员需要照顾的孩子数量,以及辅导员的教育状况和背景等讯息,包括是否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专业所学、是否接受过处理紧急事故等方面的训练、是否具有管理夏令营的经验等。平均水平高的师资团队,更容易打造质量好的夏令营。
Saltz还说,有的夏令营要求孩子住在营地,有的则每天回自己家住。虽然很多学生对离家在外过夜感到新鲜,但家长未必对此做好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每晚见到孩子的家长,要考察夏令营和家长的沟通便利程度,看是否有途径及时联繫到夏令营的负责人,家长也可通过手机和电子邮箱同孩子保持联繫,确保他们在外平安顺利。另外,一些夏令营设在田野乡间,孩子需要每天搭乘夏令营的巴士往返。建议家长留意一下每辆巴士配备多少辅导员、巴士是大车还是小车、有没有空调等情况,还可询问夏令营是否在孩子坐车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安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不会因长时间的通勤感到无聊。
亚洲研究双文高中的校长严利强调,虽然夏令营的费用、地点、口碑等都在家长的考虑之列,但孩子的需求永远是第一标准。
严利说,在选择夏令营之前,家长应努力瞭解孩子的兴趣点,通过沟通看他们未来想要在那些领域发展?或者锻鍊哪一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参与计画和选择过程,这不仅能给孩子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给孩子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强迫孩子参加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夏令营,最后可能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尊重孩子需求的前提下,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夏令营的情况,比如说通过学校老师或者参加过夏令营的学生及家长,瞭解某个夏令营的口碑怎样。一般来说,从夏令营回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可喜的,但也或许是忧心的。而夏令营往往只注重大力宣传自己的项目,很少会去追踪研究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可这种反馈又恰恰是广大家长的重要参考讯息。所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调查一下夏令营的口碑再做决定。
严利还特别提到,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普通的夏令营,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日后想要发展的方向,去参加高校提供的一些暑期项目。这些暑期项目有的是免费的,有的即便需要交费,学校也可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减免费用或者发放补助。孩子们在这些暑期项目里不仅有机会和大学的教授或学生进行学术合作,结交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还能充分瞭解大学的软硬件设置、学习方式和生活氛围等,日后报考大学时都极具参考价值。
严利鼓励对这些暑期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主动与各自高中的行政办公室或课外活动负责老师联繫,看是否可以从众多提供暑期项目的本地或海外高校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参加,给自己提供一个尽早瞭解和感受大学生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