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像游泳 要勤练多用
由加州中文教学研究中心、加州中文教师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文教学论坛」,10日起在红木城Sofitel旧金山湾旅馆一连举行两天,邀请全世界各地的中文教师和学者与美西中文教育界交流。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人参加。来自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语法研究权威陆俭明教授,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说。
加州中文教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江说,今年首创论文海报交流。论坛今年共收到200篇论文提要或全文,经程序委员会八位专家匿名评审,选出60余篇优秀论文在会上交流。其中36篇获选做会议常规报告,26篇则做成海报在会场展示,大大扩充论坛的学术容量,减少遗珠之憾,也提供与会者多元的切磋互动机会。
1960年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即留校任教、现为中国17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的陆俭明,在论坛上以「汉语教学发展中的科研引航问题」为题发表演讲。他说,以中文为外语教学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对于教材的内容看法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
陆俭明举例,以全球最常用的12本中文教材作统计,加起来共出现4041个中文字种,但12本里都出现的字只有278个,仅占总数的6.9%。词汇共出现2万6345个,12本共有的仅195个词,占0.74%。老师们对于该教什么、怎么教、从何教起没有共识。
许多中文字一字多意,用法也不同。陆俭明分析,例如「把」字有「处置」用法(把饭吃完;把苍蝇赶走),也有「意外」的用法(把书弄丢了;把腿摔伤了)。但前者使用的比率为93.44%,后者仅1.9%。在编写教材时,就应该先教「处置」用法。如果学生第一次接触「把」字的句子是「把钥匙忘了」,对这个字的认识就容易有偏差。
陆俭明说,中文字典或参考书往往注重字的涵义而不是用法,外国学生最常面对的错误并不是误解字意,而是不了解用法。教育界也不注重句法格式的研究,遭遇偏误时学生和老师都找不到现成的参考答案,例如「一锅饭够十个人吃」,外国学生对每个字的意思都了解,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
陆俭明建议,学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大量阅读、朗诵和背诵。他说:「就好像游泳一样,无论再怎么解释手怎么划、脚怎么蹬,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
加州中文教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江说,今年首创论文海报交流。论坛今年共收到200篇论文提要或全文,经程序委员会八位专家匿名评审,选出60余篇优秀论文在会上交流。其中36篇获选做会议常规报告,26篇则做成海报在会场展示,大大扩充论坛的学术容量,减少遗珠之憾,也提供与会者多元的切磋互动机会。
1960年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即留校任教、现为中国17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的陆俭明,在论坛上以「汉语教学发展中的科研引航问题」为题发表演讲。他说,以中文为外语教学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对于教材的内容看法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
陆俭明举例,以全球最常用的12本中文教材作统计,加起来共出现4041个中文字种,但12本里都出现的字只有278个,仅占总数的6.9%。词汇共出现2万6345个,12本共有的仅195个词,占0.74%。老师们对于该教什么、怎么教、从何教起没有共识。
许多中文字一字多意,用法也不同。陆俭明分析,例如「把」字有「处置」用法(把饭吃完;把苍蝇赶走),也有「意外」的用法(把书弄丢了;把腿摔伤了)。但前者使用的比率为93.44%,后者仅1.9%。在编写教材时,就应该先教「处置」用法。如果学生第一次接触「把」字的句子是「把钥匙忘了」,对这个字的认识就容易有偏差。
陆俭明说,中文字典或参考书往往注重字的涵义而不是用法,外国学生最常面对的错误并不是误解字意,而是不了解用法。教育界也不注重句法格式的研究,遭遇偏误时学生和老师都找不到现成的参考答案,例如「一锅饭够十个人吃」,外国学生对每个字的意思都了解,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
陆俭明建议,学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大量阅读、朗诵和背诵。他说:「就好像游泳一样,无论再怎么解释手怎么划、脚怎么蹬,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