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移民展 见证来美历史
「华裔移民对美国贡献特展」即日起在纽约中华公所大礼堂展出。「我看到了早期移民劳苦辛酸的一面,也看到了新一代华裔展现的活力。」15日陪同母亲观赏特展的曹女士表示,「先民远渡重洋到美国,在异乡为了安身立命,一辈子辛苦工作,现今,许多华裔能在主流社会崭露头角。看了非常感动。」该特展由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与美国在台协会(AIT)共同策画,由纽约华侨文教中心与纽约中华公所共同协办。文教中心主任张景南表示,50余幅图文展品以历史为纵轴,介绍华人移民美国的点滴,从1965年以前的华人移民美国史、华工修筑铁路纪录、排华法案始末、天使岛移民站的文献、到中国城的发展以及近代华人如何在美国及世界发光发热。特展中的华人移民史部分指出,华人最早出现在美国档案文件中始于1785年。根据国家档案局文件记载,三名中国水手阿坤、阿信及阿全,1785年随着美籍船长到加州,滞留美国一年。19世纪中,加州发现金矿,鼓舞了广东沿海居民移向美国掀起掏金热潮。与此同时是美国西拓时期,极需交通运输建设,有着坚毅耐力的华人成为建筑铁路工程的主力。1999年4月29日,众议员John T. Doolittle在国会发言表彰修筑铁路华工对美国的贡献。东西铁路完工后失业的3万名华工,遂转入劳力市场,但因占据劳力市场、语言、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成为攻击的对象。1882年,国会通过「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包括不得入籍、出境后不得回美等严苛的法令。直到二战下半期,因中美联合作战,该法案终于在1943年11月26日废除。2012年,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致歉决议案。美国最古老的中国城首推旧金山的中国城,当地华人称之为「金山正埠」,也是旅美华人的发源地。1910至1940年,移民当局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设立移民站,被称为西岸的艾利斯岛,作为关押华人移民的拘留所。特展中的「华裔风云人物志」将观众引入华人在美的光明一面,在科技、艺术、传播等领域都存在着杰出的华人。包括鲜为人知的波音公司第一位华人工程师王助、赵小兰、朱棣文、贝聿铭、李安等为大众熟知的杰出人士。参观特展的市议员顾雅明办公室主任陈铁辉认为这展览应该设法在美国主流社会展出,让美国更了解华人的贡献。据悉,中华公所主席将安排华侨学校学生到现场观赏,并由教师解说。特展的图片搜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中华公所顾问伍锐贤等人的私家收藏。特展于17日结束后,12月中旬将在文教中心展出,明年移至驻纽约台北经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