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父母加入子女脸书 採讨价还价谈判 约法三章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发现要「听懂青少年的心」并非易事,有家长想透过脸书了解儿女的社交圈,结果却被拒于「密友圈」之外,也有青少年为了应付父母上「脸书」监督,干脆开设两个帐户来规避家长。

角声家庭中心23日在爱恩台福教会举办「真情对话零保留」亲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及年轻人现身说法,介绍如何有效与青少年沟通,促进亲子关系。

针对青少年热中的社交网站「脸书」,家长是否该加入子女的朋友圈,两位出席的华裔大学生均认为这是值得父母与青少年沟通的话题,家长可说明加入脸书的用意,并给子女一段考虑的时间。但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加入子女的朋友圈,就可能出现子女为规避监督而设两个帐户,或是将家长排除在密友圈外的情况。

角声恩泉辅导中心主任吴子良则建议,家长可採讨价还价的方式谈判加入子女「朋友圈」,事先「约法三章」以减少青少年对家长上脸书监督的反感,例如: 保证不随便在子女的脸书上公开发表评论。

洛杉矶加大临床心理事副教授张黄求邦表示,父母与子女间因成长的环境与时代不同,处事态度与观点自然出现差异,父母与成长中的青少年沟通时应抱着平等的态度,将彼此的差异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多倾听,少论断,确认青少年子女的情绪与感受,鼓励他们多分享内心的想法。

华裔女大学生Rebecca分享她在青少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时说,她有事需要徵询长辈时,通常会找爸爸讲,因爸爸较理性,会仔细听她的说法,以她的得失来分析结果,相形之下妈妈太情绪化了,无法与她深入沟通。

自承青少年时相当反叛的华裔大学生Jonason则表示,他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看重学业成绩,而且不要将他与亲朋好友的子女作比较。他也唿吁父母不要将子女的私事当成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尊重子女的个人隐私。

不少出席亲职讲座的家长体验到与子女间的代沟不小,苏柄甘牧师推荐家长阅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herry Turkle的畅销书「一起孤寂」 (Alone Together),了解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苏柄甘牧师指出,25岁以下的年轻人生长在后现代期,从小接触电脑,重视亲身参与、主观感受,社群网站是他们交友、分享的天地,看似朋友众多,却失去独处反思的机会。家长可身教开始,鼓励青少年学习处理情绪,并多花时间与青少年相处,了解他们的需要,放下传统的价值观,从下一代身上学习。例如,改採年轻人的方式,透过短讯或社群网站与子女保持连繫。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