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UP商店流行 「班尼顿」SoHo打游击
不知道你是否曾漫步在纽约街边时,发现街角新开的名牌店,时隔几个月,新店却已人去楼空或转成他用。这些寿命不到数个月的新型商店经营模式,是近年来各大国际品牌因应经济不景气推出的新手法,这些店俗称「Pop-Up shop」或是品牌游击店(Guerrilla Store),现在悄悄蔓延在纽约市,目前知名时尚品牌「班尼顿」(Benetton)就选在紧邻华埠的苏荷区(SoHo)一个闲置已久的废弃用地开设品牌游击店(Guerrilla Store),尽管该店主要以贩售衣服为主,但是却结合当代艺术设置以画廊方式展现,成为苏荷区最新热点。
最先提出品牌游击店概念的是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她在2004年以2000多美元的低价重新装修德国一家旧书店,开设全世界第一家的品牌游击店,营业期限一年,贩卖她旗下品牌「Commedes Garcons」过季成衣,成功打造前所未有的时尚贩卖模式,获得极大迴响,尔后成为各品牌相继仿效的模式,成为经济不景气下时尚品牌变相求生的方式。
近日在苏荷区开设品牌游击店的「班尼顿」位于拉菲逸街(Lafayette St.)和科斯比街(Crosby St.)交口的「 BP」加油站旁,在「班尼顿」还未进驻前,是一个废弃已久的车库。根据「Dnainfo」网站报导,该址面积达2200平方呎,但因为是地标,所以业主「LargaVista」迟迟未拿到开发权进行开发。传闻同时拥有一旁「 BP」加油站的业者有意将加油站和废弃车库合併,重建成适合精品店业者进驻的建物。业者目前让「班尼顿」品牌游击店进驻,算是试试市场水温。
「班尼顿」公关表示,该店营业期将会于今年12月结束,店内主要贩卖品牌知名的羊毛衫和当季新款为主。目前该店最大的看头是古巴艺术家Erik Ravelo的装置作品「Lana Stura」,Erik Ravelo表示,该作品灵感来自印度爱经(Kamasutra),以代表「班尼顿」精神的彩色毛线缠绕捆绑成象徵纯洁自然爱的一男一女,象徵爱是不分种族你我,连结全人类的平等之爱。该作品目前已经安置在店里的屋顶,有兴趣的民众不妨前往在科斯比街(Crosby St.)135号的「班尼顿」品牌游击店欣赏。
最先提出品牌游击店概念的是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她在2004年以2000多美元的低价重新装修德国一家旧书店,开设全世界第一家的品牌游击店,营业期限一年,贩卖她旗下品牌「Commedes Garcons」过季成衣,成功打造前所未有的时尚贩卖模式,获得极大迴响,尔后成为各品牌相继仿效的模式,成为经济不景气下时尚品牌变相求生的方式。
近日在苏荷区开设品牌游击店的「班尼顿」位于拉菲逸街(Lafayette St.)和科斯比街(Crosby St.)交口的「 BP」加油站旁,在「班尼顿」还未进驻前,是一个废弃已久的车库。根据「Dnainfo」网站报导,该址面积达2200平方呎,但因为是地标,所以业主「LargaVista」迟迟未拿到开发权进行开发。传闻同时拥有一旁「 BP」加油站的业者有意将加油站和废弃车库合併,重建成适合精品店业者进驻的建物。业者目前让「班尼顿」品牌游击店进驻,算是试试市场水温。
「班尼顿」公关表示,该店营业期将会于今年12月结束,店内主要贩卖品牌知名的羊毛衫和当季新款为主。目前该店最大的看头是古巴艺术家Erik Ravelo的装置作品「Lana Stura」,Erik Ravelo表示,该作品灵感来自印度爱经(Kamasutra),以代表「班尼顿」精神的彩色毛线缠绕捆绑成象徵纯洁自然爱的一男一女,象徵爱是不分种族你我,连结全人类的平等之爱。该作品目前已经安置在店里的屋顶,有兴趣的民众不妨前往在科斯比街(Crosby St.)135号的「班尼顿」品牌游击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