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哲学一生 谢善元译成「理想国」
谢善元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从上海迁往台湾,1959年东海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取得美国政府傅尔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前往芝加哥大学深造,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与加拿大教中国历史、政治以及哲学。
谢善元认为,他所接受的西洋政治哲学训练增加他自己的思想敏感度,对他瞭解中国哲学思想助益极大。这也是他翻译柏拉图「理想国」的主因之一。
●哲学家是邻居 常常深谈
记者问:恭喜柏拉图「理想国」译成出书。可否谈谈您决定翻译这部西洋哲学经典作品的动机?
谢善元答:动机当然很多,首先我们知道柏拉图在西洋哲学开宗祖师的地位。着名的英国数学家与哲学家怀德海(Alfred Whitehead)就说过这么有名的一句话:「西洋2000年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註脚。」我翻译过几篇柏拉图对话,这几篇对话已经结集出书。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话录」中最着名的一篇,一般也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篇。我2000年从教职退休后,认识住在附近的一位西洋古典哲学学者。他是义大利裔,精通拉丁文与希腊文,比我大六、七岁。我们认识之后常常一起喝咖啡,谈中、西哲学比较。当时我就跟他请教说:「我有兴趣翻译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形上学』(Metaphysics),不知您的意见如何?」他当时就建议我翻译「理想国」。
问:就您个人求学成长过程中,这部书对您有甚么重要的启发性?
答:我是台湾的东海大学政治系第一届毕业生。1955年我进东海大学读书时,政治系有自由主义学者张佛泉,中文系有徐復观、牟宗三等人。张佛泉专精西洋政治哲学,徐復观与牟宗三则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研究深入。他们知识深厚,热心教导,引发我研究中西哲学的兴趣。
记得第一次读到「理想国」是在东海大学,当时上的就是张佛泉教授的课。他发给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十几页从「理想国」抽选出来的文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经典作品。
1962年我有幸得到傅尔布莱特全额奖学金,前往芝加哥大学政治系研究所深造。当时教授指定的第一本书就是「理想国」。不过这次在芝大的情形与东海不同了,因为研究所教授不但要我们细读整部「理想国」,还要我们阅读有关这部对话录的评论文章。因此从个人知识发展的情形来看,「理想国」是我接触西洋哲学文化的一个起源,对我而言意义相当深长。
●翻遍整部词典 最重精准
问:您决定翻译「理想国」之前,有没有先瞭解出版界目前中译本的情形?
答:我翻阅几部中译本,觉得有改善的空间。我採用的版本是西洋古典哲学学者萧瑞(Paul Shorey)的英译本,收录在196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柏拉图对话录全集」,这是一般公认品质最佳的柏拉图英译本。
问:可否谈谈您从事翻译的经验与心得?
答:翻译西洋经典着作的确相当艰难,首先一定要有很好的英汉词典,这方面的工具书,我特别喜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由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这部词典涵括词汇非常丰富。我为翻译「理想国」,几乎把整部词典翻遍了。
翻译经典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特别是一些哲学家的用字遣词,因为里头涵盖深奥的哲学概念。我后来发现萧瑞的英译本除了被收录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对话录全集外,哈佛大学着名的娄卜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也专书出版萧瑞的「理想国」英译本。哈佛大学的版本有希腊文与英文对照,另附详细註解。我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参考哈佛版本的註解,或请教我那位懂希腊文的义大利裔朋友。除此之外,我也参考了其他五种英译本,力求翻译精准,用字遣词明白晓畅。
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常用Google搜索一些希腊文化典故,因此在註解方面,我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希望对中文读者有所裨益。
问:我们知道「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公道正义」(justice),不知道您如何翻译这些含义深厚的西洋哲学用语?
答:我把justice翻成「公道」。一般过去中译本是翻成「正义」,我起先也是这样翻,后来翻到just与unjust形容词时,觉得翻成「正义的」与「不正义的」有点奇怪,于是决定採用「公道」。张君励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一书中就是这么翻译。
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强调,权力必须与智慧结合,因此提出「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 king)这个重要观念。我几经思考,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就有「明君」与「哲君」这种观念,于是决定将philosopher king翻译成「哲君」。
●西洋哲学概念 中国也有
问:您翻译西洋哲学经典,除了个人兴趣外,会不会觉得这些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性呢?
答:刚刚说过,我在东海大学读书时,除了跟随张佛泉等西洋自由主义学者求学外,也深受徐復观与牟宗三等儒学大师的薰陶,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深怀兴趣。我翻译完成「理想国」之后,有一种很深刻的感触,那就是柏拉图所谈的一些哲学概念,中国传统思想界也有,只是没有像西洋哲学一样,很有条理系统地整理出来。
这就像我当年东海恩师徐復观所说的一样。他说,中国思想家往往没有将其哲学思考条理系统整理出来,可是其平常所言有「内在逻辑」(inner logic)。
●为建文化强国 提「五常论」
问:您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如何?
答:中共去年第17届六中全会结束时,曾通过两个决议案。其一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其二就是办好今年第18届全会。有关建设文化强国的决议文很长,大意是希望全民在文化领域创新、突破,重现先秦「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荣景。而所有的文化创作,一方面要顾到民族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合现代社会。
针对中国提出「文化强国」这个愿景,我最近完成一篇专文「为缔造文化强国跨出第一步—介绍新五常论」。我的「五常论」就是儒家思想五种重要伦理概念,也就是仁、义、理、智、信演绎发展出来的。这五常分别是「仁、智、理、义、法」。我以「法」取代了传统五常的「理」,并调整了整个理论系统的次序。希望以后有机会能针对此命题进行深入讨论。
问:什么是「文化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很容易懂。可是「文化强国」概念比较模煳。
答:中国要发展文化强国,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只能称是一个弱国。中国自19世纪中叶经过一连串文化大动盪,民族自信心丧失,原有的文化传统已遭抛弃,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仍未建立。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历史背景。
不过建设「百花齐放」的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我的东海恩师张佛泉就指出,自由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制度上的自由,一种是心灵上的自由。制度上的自由保障人民应享有的权利,这样人民的心灵才能自由发挥,促进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各个文化领域的快速成长。在这种自由环境下,我们才能正确面对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参考西洋近代文明的长处,从而促进综合两种文化思想的精华。
谢善元认为,他所接受的西洋政治哲学训练增加他自己的思想敏感度,对他瞭解中国哲学思想助益极大。这也是他翻译柏拉图「理想国」的主因之一。
●哲学家是邻居 常常深谈
记者问:恭喜柏拉图「理想国」译成出书。可否谈谈您决定翻译这部西洋哲学经典作品的动机?
谢善元答:动机当然很多,首先我们知道柏拉图在西洋哲学开宗祖师的地位。着名的英国数学家与哲学家怀德海(Alfred Whitehead)就说过这么有名的一句话:「西洋2000年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註脚。」我翻译过几篇柏拉图对话,这几篇对话已经结集出书。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话录」中最着名的一篇,一般也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篇。我2000年从教职退休后,认识住在附近的一位西洋古典哲学学者。他是义大利裔,精通拉丁文与希腊文,比我大六、七岁。我们认识之后常常一起喝咖啡,谈中、西哲学比较。当时我就跟他请教说:「我有兴趣翻译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形上学』(Metaphysics),不知您的意见如何?」他当时就建议我翻译「理想国」。
问:就您个人求学成长过程中,这部书对您有甚么重要的启发性?
答:我是台湾的东海大学政治系第一届毕业生。1955年我进东海大学读书时,政治系有自由主义学者张佛泉,中文系有徐復观、牟宗三等人。张佛泉专精西洋政治哲学,徐復观与牟宗三则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研究深入。他们知识深厚,热心教导,引发我研究中西哲学的兴趣。
记得第一次读到「理想国」是在东海大学,当时上的就是张佛泉教授的课。他发给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十几页从「理想国」抽选出来的文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经典作品。
1962年我有幸得到傅尔布莱特全额奖学金,前往芝加哥大学政治系研究所深造。当时教授指定的第一本书就是「理想国」。不过这次在芝大的情形与东海不同了,因为研究所教授不但要我们细读整部「理想国」,还要我们阅读有关这部对话录的评论文章。因此从个人知识发展的情形来看,「理想国」是我接触西洋哲学文化的一个起源,对我而言意义相当深长。
●翻遍整部词典 最重精准
问:您决定翻译「理想国」之前,有没有先瞭解出版界目前中译本的情形?
答:我翻阅几部中译本,觉得有改善的空间。我採用的版本是西洋古典哲学学者萧瑞(Paul Shorey)的英译本,收录在196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柏拉图对话录全集」,这是一般公认品质最佳的柏拉图英译本。
问:可否谈谈您从事翻译的经验与心得?
答:翻译西洋经典着作的确相当艰难,首先一定要有很好的英汉词典,这方面的工具书,我特别喜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由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这部词典涵括词汇非常丰富。我为翻译「理想国」,几乎把整部词典翻遍了。
翻译经典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特别是一些哲学家的用字遣词,因为里头涵盖深奥的哲学概念。我后来发现萧瑞的英译本除了被收录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对话录全集外,哈佛大学着名的娄卜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也专书出版萧瑞的「理想国」英译本。哈佛大学的版本有希腊文与英文对照,另附详细註解。我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参考哈佛版本的註解,或请教我那位懂希腊文的义大利裔朋友。除此之外,我也参考了其他五种英译本,力求翻译精准,用字遣词明白晓畅。
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常用Google搜索一些希腊文化典故,因此在註解方面,我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希望对中文读者有所裨益。
问:我们知道「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公道正义」(justice),不知道您如何翻译这些含义深厚的西洋哲学用语?
答:我把justice翻成「公道」。一般过去中译本是翻成「正义」,我起先也是这样翻,后来翻到just与unjust形容词时,觉得翻成「正义的」与「不正义的」有点奇怪,于是决定採用「公道」。张君励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一书中就是这么翻译。
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强调,权力必须与智慧结合,因此提出「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 king)这个重要观念。我几经思考,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就有「明君」与「哲君」这种观念,于是决定将philosopher king翻译成「哲君」。
●西洋哲学概念 中国也有
问:您翻译西洋哲学经典,除了个人兴趣外,会不会觉得这些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性呢?
答:刚刚说过,我在东海大学读书时,除了跟随张佛泉等西洋自由主义学者求学外,也深受徐復观与牟宗三等儒学大师的薰陶,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深怀兴趣。我翻译完成「理想国」之后,有一种很深刻的感触,那就是柏拉图所谈的一些哲学概念,中国传统思想界也有,只是没有像西洋哲学一样,很有条理系统地整理出来。
这就像我当年东海恩师徐復观所说的一样。他说,中国思想家往往没有将其哲学思考条理系统整理出来,可是其平常所言有「内在逻辑」(inner logic)。
●为建文化强国 提「五常论」
问:您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如何?
答:中共去年第17届六中全会结束时,曾通过两个决议案。其一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其二就是办好今年第18届全会。有关建设文化强国的决议文很长,大意是希望全民在文化领域创新、突破,重现先秦「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荣景。而所有的文化创作,一方面要顾到民族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合现代社会。
针对中国提出「文化强国」这个愿景,我最近完成一篇专文「为缔造文化强国跨出第一步—介绍新五常论」。我的「五常论」就是儒家思想五种重要伦理概念,也就是仁、义、理、智、信演绎发展出来的。这五常分别是「仁、智、理、义、法」。我以「法」取代了传统五常的「理」,并调整了整个理论系统的次序。希望以后有机会能针对此命题进行深入讨论。
问:什么是「文化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很容易懂。可是「文化强国」概念比较模煳。
答:中国要发展文化强国,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只能称是一个弱国。中国自19世纪中叶经过一连串文化大动盪,民族自信心丧失,原有的文化传统已遭抛弃,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仍未建立。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历史背景。
不过建设「百花齐放」的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我的东海恩师张佛泉就指出,自由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制度上的自由,一种是心灵上的自由。制度上的自由保障人民应享有的权利,这样人民的心灵才能自由发挥,促进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各个文化领域的快速成长。在这种自由环境下,我们才能正确面对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参考西洋近代文明的长处,从而促进综合两种文化思想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