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面条达人打拼一甲子 圆美梦
成立面条工厂超过30年,客户涵盖多家南加州知名餐馆,明年迈入80岁的陈梓湖,依旧精神抖擞进工厂,掌握面条品质,与客户密切互动。身为面条达人的他,20多岁辗转飘扬过海来美打拼,见证南加州早期餐馆发展史。

祖籍湖南的陈梓湖,浙江空小出身,1949年到台湾,屏东农专毕业后,靠着在通往日本的船上贩售台湾香蕉,筹措从日本搭船到巴西的旅费,1962年搭乘60天的船到巴西。

1964年,陈梓湖从巴西来美,在波莫那工艺大学取得机械学士,开启人生新页。

一开始进入中餐厅当服务生。「1965年代,当时的华埠,几乎只有一个专卖杂货的裕成昌,在如今的汉宫酒楼楼下」,当时的中餐馆,都以广式为主,炒的面也是口感较硬的两面黄,直到1960年代中期,才引进四川菜,最早是开在好莱坞的「上海楼」,由来自上海的厨师掌舵。

「当时的中餐馆非常豪华气派,走的是好莱坞高档路线」,「不仅菜色精緻,摆盘更是一绝」。除上海楼外,1965年在邻近中国大戏院Highland大道上也开了「燕京楼」,两家餐厅,当时吸引不少好莱坞大明星。

陈梓湖说,他在燕京楼担任服务生几年后,1973年与股东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开「大中华」中餐馆,邻近主流电视台CBS,往来明星更是不计其数,陈梓湖也靠着诚恳的服务态度,与当时不少老牌红星建立情谊,自己也从中磨练与客人、客户的相处之道。

之后多年,陈梓湖管理过不少餐厅,自己也开始找出创业的路,曾先后计画开设大型快餐店,也运用本身对农业化学的专业,无师自通做出春捲皮,最后都因故未能成就创业,直到1985年成立制面工厂。

一开始,陈梓湖靠以前在餐馆累积的厨师人脉,制面初期不断给各餐馆送面试吃,从中改进品质,「当时每天花16小时在面条上」,从设计、维修、组装机器,到面粉、水、盐、鸡蛋等配方,再到制作面条通通一手包办。逐渐打响名号,甚至一度成为知名连锁快餐店指定面条供应商。

客户要求下,原本只作新鲜面条的他,着手研发干面,拥有机械背景的他,连悬挂面条的架子都不假手他人,如今干面成了此间不少小吃、快餐店进货优先选择。

20多年来,陈梓湖亲自送货,从客户口中瞭解面条的品质,直到两年前送面条给客户时,在60号公路上出了大车祸,在医院躺了好一阵子,才逐渐将部分送货工作,交给跟了他快30年的西裔老员工。

如今,迈入80岁的陈梓湖,依旧经常到店里「坐镇」,满脑子还想着「如何将机械设计得更好」。

此外,多年来在圣费南度华人社区相当活跃的他,更担任圣峪华协文化中心基金会主任委员超过20年。奉献社区数十载,陈梓湖近一甲子的岁月,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