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白天是我的夜晚移民泪 滴滴惨
由Lynne Sachs执导,记录华人移民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与他人轮流使用床位休息故事的纪录片「你的白天是我的夜晚」(Your Day is My Night),将于11月1、2、3日在「大学睦邻之家」 (University Settlement)放映。
放映同时会有艺术家以及影片部分演员现场进行演出。负责筹画该项放映活动、「大学睦邻之家」活动专员Alison Fleminger表示,该片反映出下东城移民社区的生活状态,以及多元的族群文化,参与表演的艺术家具有与该片描述的相同背景,或是拥有中国文化的背景。
导演Lynne Sachs拍摄该片的灵感来自多年前听亲戚谈起1960年代很多移民因经济窘迫,在一间屋子里与许多人共享一张床垫为家故事。她发现多年后,这个故事仍发生在很多移民的身上,由其是在华埠落角的新移民,许多人不仅蜗居,甚至过着租床位与他人轮流睡觉的低品质生活。该片的演员七位华裔都是普通民众,是Sachs两年前通过美东联成公所找到,亲自面试听他们的故事,然后根据各自故事融合成了这部电影。曹益春、陈月华、车长庆、黄云秀、徐锦然、李雪卿和陈慕懿七位华裔演员参演了影片,每个人都有属于其特殊的移民经历,在导演的安排下,每个人的故事通过共用一个床位分别呈现。一张床,记录着每个人的生活、承载着每个人的身分、也讲述着简单个体背后的悠长历史。当大家轮流在一张床上休息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交集。
曹益春:单人床睡3人
23年前来美后,曹益春曾在餐馆做工,当时因为生活拮据想要省钱,一家三口租住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全家人睡在一张单人床上,房子的过道也很拥挤。曹益春后来在孔子大厦做管理员。
电影中曹益春还回忆了自己从中国到美国的历程,1949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时,父母和兄弟姊妹都去了台湾,而他一个人留在大陆南京。后来直到他哥哥到美国后,才通过与其舅舅书信联繫找到他。曹益春表示,这部电影让他再次回忆了自己的身世,从小和家人分散,最后直到父母去世都没能见到他们一面。
陈慕懿:地板是我床
78岁的陈慕懿在片中演出十几岁时从中国辗转到美国的艰苦历程,陈慕懿表示,因为祖父是归国华侨,1949年后年不断被批斗,还被抄家,家里所有值钱东西全被抄走后,政府还一直咬定他们家还有财产没有交出来,在实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交的情况下,抄家的人便对当时还只有十几岁的她拳打脚踢,最后在1958年家人觉得生命没有保障的绝境下,母亲带着弟弟和她半夜潜逃至香港,那时父亲已经提前到了香港。
陈慕懿回忆,1962年他们一家人以难民的身分从香港展转到了纽约,当时她身上只有五元,到美国后生活非常艰苦,父母在华埠衣厂做工,才十几岁的她开始在华埠帮人洗衣服,全家四个人只有一个房间,她和弟弟经常在地上和沙发上睡觉,那时候地板和沙发就是她和弟弟的床。
徐锦然:捡张床回家
在餐馆「数大饼」(洗碗工称唿)的徐锦然,没有钱买家具,租住的屋子里家徒四壁,为了找张像样的床,他将别人丢弃在街头的家具捡回家。奋斗了十多年,已经退休的徐锦然表示,现在想起当年来美之初奋斗的点滴,仍是历历在目。
徐锦然表示,他1972年跳船上岸来到了美国,他童年曾经在大陆农村种田,后来还曾在广州街头乞讨。刚到美国的生活情景让他想起了童年那些悽惨生活情景。
电影放映及剧场版演出地址:大学睦邻之家,曼哈坦下东城爱烈治街(Eldridge St.) 184号,时间:11月1日至3日每天下午7时半开始。票价15元,学生及耆老10元。
放映同时会有艺术家以及影片部分演员现场进行演出。负责筹画该项放映活动、「大学睦邻之家」活动专员Alison Fleminger表示,该片反映出下东城移民社区的生活状态,以及多元的族群文化,参与表演的艺术家具有与该片描述的相同背景,或是拥有中国文化的背景。
导演Lynne Sachs拍摄该片的灵感来自多年前听亲戚谈起1960年代很多移民因经济窘迫,在一间屋子里与许多人共享一张床垫为家故事。她发现多年后,这个故事仍发生在很多移民的身上,由其是在华埠落角的新移民,许多人不仅蜗居,甚至过着租床位与他人轮流睡觉的低品质生活。该片的演员七位华裔都是普通民众,是Sachs两年前通过美东联成公所找到,亲自面试听他们的故事,然后根据各自故事融合成了这部电影。曹益春、陈月华、车长庆、黄云秀、徐锦然、李雪卿和陈慕懿七位华裔演员参演了影片,每个人都有属于其特殊的移民经历,在导演的安排下,每个人的故事通过共用一个床位分别呈现。一张床,记录着每个人的生活、承载着每个人的身分、也讲述着简单个体背后的悠长历史。当大家轮流在一张床上休息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交集。
曹益春:单人床睡3人
23年前来美后,曹益春曾在餐馆做工,当时因为生活拮据想要省钱,一家三口租住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全家人睡在一张单人床上,房子的过道也很拥挤。曹益春后来在孔子大厦做管理员。
电影中曹益春还回忆了自己从中国到美国的历程,1949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时,父母和兄弟姊妹都去了台湾,而他一个人留在大陆南京。后来直到他哥哥到美国后,才通过与其舅舅书信联繫找到他。曹益春表示,这部电影让他再次回忆了自己的身世,从小和家人分散,最后直到父母去世都没能见到他们一面。
陈慕懿:地板是我床
78岁的陈慕懿在片中演出十几岁时从中国辗转到美国的艰苦历程,陈慕懿表示,因为祖父是归国华侨,1949年后年不断被批斗,还被抄家,家里所有值钱东西全被抄走后,政府还一直咬定他们家还有财产没有交出来,在实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交的情况下,抄家的人便对当时还只有十几岁的她拳打脚踢,最后在1958年家人觉得生命没有保障的绝境下,母亲带着弟弟和她半夜潜逃至香港,那时父亲已经提前到了香港。
陈慕懿回忆,1962年他们一家人以难民的身分从香港展转到了纽约,当时她身上只有五元,到美国后生活非常艰苦,父母在华埠衣厂做工,才十几岁的她开始在华埠帮人洗衣服,全家四个人只有一个房间,她和弟弟经常在地上和沙发上睡觉,那时候地板和沙发就是她和弟弟的床。
徐锦然:捡张床回家
在餐馆「数大饼」(洗碗工称唿)的徐锦然,没有钱买家具,租住的屋子里家徒四壁,为了找张像样的床,他将别人丢弃在街头的家具捡回家。奋斗了十多年,已经退休的徐锦然表示,现在想起当年来美之初奋斗的点滴,仍是历历在目。
徐锦然表示,他1972年跳船上岸来到了美国,他童年曾经在大陆农村种田,后来还曾在广州街头乞讨。刚到美国的生活情景让他想起了童年那些悽惨生活情景。
电影放映及剧场版演出地址:大学睦邻之家,曼哈坦下东城爱烈治街(Eldridge St.) 184号,时间:11月1日至3日每天下午7时半开始。票价15元,学生及耆老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