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与500侨胞分享人生故事
着有「锣」、「莎哟娜拉.再见」、「儿子的大玩偶」等畅销小说的台湾国宝级作家黄春明,15日受本报之邀在湾区演讲,分享自己从打教官、四度被退学的「不良少年」蜕变成着名文学家的故事,吸引近500位侨胞出席聆听。连说近两个小时的黄春明欲罢不能,当晚上飞机前拼着不吃晚饭,也要回答完观众的问题,并为每一位书迷签名之后才结束当日的活动。
有「文坛第一顽童」之称的黄春明以「人生故事;故事人生,一个不良少年的成长与文学」为题演讲,将自己在师长循循善诱之下「弃恶从善」的经过娓娓道来。现场除了爱看他小说的书迷,也有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和亲戚。演讲下午2时开始,讲到3时半黄春明惊讶地说:「我才开始呢!怎么被退学都没讲,下次再请我来好不好?」
现场有观众发问,以前黄春明的小说写社会底层的故事,是否因为创作碰到瓶颈,才回故乡罗东去做儿童剧场。黄春明回答,无论社会怎么变迁,只要还有社会阶层等等现象存在,就一定有创作的题材,不会有瓶颈。会做儿童剧场,是因为感受到现在的教育只注重书本,孩子们失去亲手操作学习的能力和观念。
黄春明说,现在的小孩很会读书考试,但对生活没有知识基础,课本的知识不能变成力量,是「无机」的学习。他希望把孩子们在剧场表演的经验和学业搭配,变成「有机」的学习。他举例,他小时候风筝要自己做,竹子是自己砍回来修剪的,做风筝的技术是爷爷口述,自己亲手操作学来,即使放风筝的本身很无聊,还是要放自己的风筝。
今年5月,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蒋为文用一张「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语文却用中国语创作,可耻」的海报打断黄春明的演讲。黄春明解释:「我跟他说,我没讲完不要下结论,我们可以把演讲改成两人对谈。他说不要我才脱衣服,并不是我爱脱衣服。后来他找我辩论,太太和朋友都跟我说,那人想出名,不要理他。但我认为谁对错才重要,他要不要出名不重要。」
黄春明说:「民进党当政时要我帮忙推行台语,我心里就有问号。我认为因为国语的推行,许多人母语不会讲,所以本土语言的「復健」是该做,但如果要把语言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我不干。其实台语教育我很久以前就在做,而且是在中央研究院找最高学术机构办。但如果说跟我不一样就是不爱台湾,完全不合逻辑。」
有「文坛第一顽童」之称的黄春明以「人生故事;故事人生,一个不良少年的成长与文学」为题演讲,将自己在师长循循善诱之下「弃恶从善」的经过娓娓道来。现场除了爱看他小说的书迷,也有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和亲戚。演讲下午2时开始,讲到3时半黄春明惊讶地说:「我才开始呢!怎么被退学都没讲,下次再请我来好不好?」
现场有观众发问,以前黄春明的小说写社会底层的故事,是否因为创作碰到瓶颈,才回故乡罗东去做儿童剧场。黄春明回答,无论社会怎么变迁,只要还有社会阶层等等现象存在,就一定有创作的题材,不会有瓶颈。会做儿童剧场,是因为感受到现在的教育只注重书本,孩子们失去亲手操作学习的能力和观念。
黄春明说,现在的小孩很会读书考试,但对生活没有知识基础,课本的知识不能变成力量,是「无机」的学习。他希望把孩子们在剧场表演的经验和学业搭配,变成「有机」的学习。他举例,他小时候风筝要自己做,竹子是自己砍回来修剪的,做风筝的技术是爷爷口述,自己亲手操作学来,即使放风筝的本身很无聊,还是要放自己的风筝。
今年5月,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蒋为文用一张「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语文却用中国语创作,可耻」的海报打断黄春明的演讲。黄春明解释:「我跟他说,我没讲完不要下结论,我们可以把演讲改成两人对谈。他说不要我才脱衣服,并不是我爱脱衣服。后来他找我辩论,太太和朋友都跟我说,那人想出名,不要理他。但我认为谁对错才重要,他要不要出名不重要。」
黄春明说:「民进党当政时要我帮忙推行台语,我心里就有问号。我认为因为国语的推行,许多人母语不会讲,所以本土语言的「復健」是该做,但如果要把语言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我不干。其实台语教育我很久以前就在做,而且是在中央研究院找最高学术机构办。但如果说跟我不一样就是不爱台湾,完全不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