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鸿超 千米画卷惊见亡父
描绘中国抗日战争英雄的千米画卷「浩气长流」正在美国各地巡迴展出,画卷在圣地牙哥中华历史博物馆与观众见面的当天,出现了一段感人的插曲:住在当地的着名政治学者、底特律大学前政治系主任戴鸿超(Paul Tai)在该画画面的1453个人物中找到了自己的父亲——1940年与日军交战中牺牲的国军中将戴民权。
戴氏父子是河南省临汝县蟒川乡(今称汝州市蟒川镇)人,1937年,日寇肆虐中原大地,临汝随即沦于敌手。执掌地方武装团队的国军将领戴民权临危受命,出任第39军副军长,又兼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坚持敌后抗战。1940 年5月在京汉铁路沿线的遂平县阻击日军,不幸阵亡,牺牲时年仅48岁。
戴鸿超在父亲殉国之际年仅11岁,但对这段壮烈的历史一直瞭然于心,未敢稍忘。他发奋求学,1950年代又负笈美国,成为专攻美中台关系的大家,对抗日战争史与毛泽东/蒋介石生平的研究也颇多建树。但是戴鸿超没有料到,这幅反映中华民族抗日、颂扬卫国英魂的恢宏长卷,会将他父亲一身戎装的英武形象收入画中。
国军在抗日战争中有超过200名将官战死,戴民权中将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与几千万死难同胞共同用鲜血铸就了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戴氏父子是河南省临汝县蟒川乡(今称汝州市蟒川镇)人,1937年,日寇肆虐中原大地,临汝随即沦于敌手。执掌地方武装团队的国军将领戴民权临危受命,出任第39军副军长,又兼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坚持敌后抗战。1940 年5月在京汉铁路沿线的遂平县阻击日军,不幸阵亡,牺牲时年仅48岁。
戴鸿超在父亲殉国之际年仅11岁,但对这段壮烈的历史一直瞭然于心,未敢稍忘。他发奋求学,1950年代又负笈美国,成为专攻美中台关系的大家,对抗日战争史与毛泽东/蒋介石生平的研究也颇多建树。但是戴鸿超没有料到,这幅反映中华民族抗日、颂扬卫国英魂的恢宏长卷,会将他父亲一身戎装的英武形象收入画中。
国军在抗日战争中有超过200名将官战死,戴民权中将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与几千万死难同胞共同用鲜血铸就了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值得我们永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