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湾乐团 谱出台湾年轻横切面
十年的岁月,在你的人生的旅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来自台湾的三个乐团「1976」、「回声乐团」、「熊宝贝」即用十年的岁月来交换他们的青春摇滚梦。这三个乐团,除了音乐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外,「不务正业」也是他们的共同特色。乐团的团员们没有一个是音乐科班出身,却个个都是从台湾最有名的学校毕业。他们的人生,本来是应该穿着笔挺西装,坐在高级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秉着一股对音乐的疯狂喜好,走向跟同班同学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他们的音乐理想以及人生方向,是台湾70年代后出生的某一部份族群缩影,这群人为探索人生的意义,勇敢跳出社会框架,活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1976」 有使命感
「1976」成立于1996年夏天,是台湾独立音乐界的先锋,团名取1976的原因是最初的团员都出生于1976年。现任团员为阿凯(主唱)、大麻(吉他)、大师兄(鼓手)、子乔(贝斯)。阿凯说,会成立独立摇滚乐团不是偶然,而是青春期时对社会使命感驱使,促成乐团的组成。「1987年台湾解严,那时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兴起组摇滚乐团的想法,希望透过音乐传递我们对社会的理想」,就像美国摇滚乐团在60年代因当时时代背景而兴起。
阿凯、大麻以及前Bass手阿炽三人在建中认识时一拍即合,在大学时组成「1976」,将美国摇滚乐团Nirvana以及The Doors视为他们的偶像,向英国80年代新浪潮的乐团们以及后庞克音乐取经,以英伦庞克摇滚风为曲风走向。「1976」的成立,甚至开启台湾乐团风 (Band Wave),跟他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在他们组团成功的鼓舞下,相继成立乐团,台湾知名的摇滚乐团「五月天」,就是他们的跟随者之一。
尽管晚生后辈渐渐离开独立音乐圈,在主流音乐界大红大紫,「1976」仍不改他们独立乐团的特色,以一贯的英伦庞克音乐,回报支持他们的听众。十多年来,「1976」已由当初的稚嫩转为如今的成熟,发行过六张创作专辑、一张EP和一张不插电专辑,并在2010年以「不合时宜」得到第21届金曲奖流行类最佳乐团奖。阿凯表示,「1976」仍然会维持独立乐团的特色,「因为摇滚乐的最高精神就是做为社会的切面,我们要传递台湾的社会切面给普罗大众」。
「回声」 取材前卫
相较于「1976」的社会使命感,「回声」乐团则由一群青年在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下促成,而这群青年也因不断在现实与理想间游荡着,让「回声」乐团险遭解散。「回声」成立之初,由柏苍和清大迴声社的朋友家驹、冠文和小纬临时组成了一个乐团。后来家驹和小纬都因为有其他的选择而离团,而柏苍也因为至纽约读硕士而停顿。柏苍在美国念书期间前,「回声」正完成录制「感官驾驭」专辑,但因团员离团,发行计画受阻。柏苍回忆,「我来纽约的第三天就发生九一一,不过我还是在纽约大学唸完一个学期,但是非常挣扎。我觉得,如果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个选择,我必须不能后悔,所以我决定回台湾发片」。
在柏苍回台后,「回声」的「感官驾驭」获发表,被伍佰等数十位媒体人推荐,成为当年台湾最新进的乐团。成立十年来,乐团现在固定由柏苍担任主唱、尹均担任吉他手、春佑担任鼓手、小邱担任贝斯手。柏苍表示,「音乐是最没有国界的语言,而音乐的影响力超过你所能想像的范围」。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回声」乐团,除了在音乐创作之外,也尝试结合环保、科技、艺术等各类多元的题材,他们除了在2009年与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合作演唱会,也利用心电图机纪录乐手与观众心跳变化,制成多媒体艺术作品,在台北听障奥运中展出,让听障者「看见音乐」的可能。
「熊宝贝」 随性创意
跟其他两个乐团相比,「熊宝贝」则希望用音乐表现出新时代台湾青年的心情写照。主唱「饼干」表示,「我的音乐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就是希望唱出台湾年青人对未来的焦虑跟徬徨,我当初也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茫然才决定组一个乐团」。
「熊宝贝」成立于2000年,成员包括吉他手魏骏、贝斯兼主唱「饼干」 (张嘉 桁)、键盘及大提琴罗翡翠,以及鼓手吕孟芝。他们富含诗意的歌词取材自生活点滴,乐风受到英国摇滚、爵士乐以及民谣的影响,并罕见地将大提琴融入摇滚,风格非常清新且温润。「熊宝贝」还曾经学过快闪族,在西门町举办快闪摇滚,求新求变的态度,一如台湾时下的「创意新世代」。
「饼干」说:「我也不知道未来『熊宝贝』的曲风将如何发展,不过这样随性自在的生活也挺好的。」如果「熊宝贝」代表了失落的台湾年轻人,它的歌词则告诉了我们在迷乱的世界中我们该如何向前-「我因而明白,这人生短暂。如萤火闪闪,徒劳而无憾」。随性生活,或许是我们面对瞬息万变大千世界的最好方法。
来自台湾的三个乐团「1976」、「回声乐团」、「熊宝贝」即用十年的岁月来交换他们的青春摇滚梦。这三个乐团,除了音乐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外,「不务正业」也是他们的共同特色。乐团的团员们没有一个是音乐科班出身,却个个都是从台湾最有名的学校毕业。他们的人生,本来是应该穿着笔挺西装,坐在高级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秉着一股对音乐的疯狂喜好,走向跟同班同学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他们的音乐理想以及人生方向,是台湾70年代后出生的某一部份族群缩影,这群人为探索人生的意义,勇敢跳出社会框架,活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1976」 有使命感
「1976」成立于1996年夏天,是台湾独立音乐界的先锋,团名取1976的原因是最初的团员都出生于1976年。现任团员为阿凯(主唱)、大麻(吉他)、大师兄(鼓手)、子乔(贝斯)。阿凯说,会成立独立摇滚乐团不是偶然,而是青春期时对社会使命感驱使,促成乐团的组成。「1987年台湾解严,那时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兴起组摇滚乐团的想法,希望透过音乐传递我们对社会的理想」,就像美国摇滚乐团在60年代因当时时代背景而兴起。
阿凯、大麻以及前Bass手阿炽三人在建中认识时一拍即合,在大学时组成「1976」,将美国摇滚乐团Nirvana以及The Doors视为他们的偶像,向英国80年代新浪潮的乐团们以及后庞克音乐取经,以英伦庞克摇滚风为曲风走向。「1976」的成立,甚至开启台湾乐团风 (Band Wave),跟他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在他们组团成功的鼓舞下,相继成立乐团,台湾知名的摇滚乐团「五月天」,就是他们的跟随者之一。
尽管晚生后辈渐渐离开独立音乐圈,在主流音乐界大红大紫,「1976」仍不改他们独立乐团的特色,以一贯的英伦庞克音乐,回报支持他们的听众。十多年来,「1976」已由当初的稚嫩转为如今的成熟,发行过六张创作专辑、一张EP和一张不插电专辑,并在2010年以「不合时宜」得到第21届金曲奖流行类最佳乐团奖。阿凯表示,「1976」仍然会维持独立乐团的特色,「因为摇滚乐的最高精神就是做为社会的切面,我们要传递台湾的社会切面给普罗大众」。
「回声」 取材前卫
相较于「1976」的社会使命感,「回声」乐团则由一群青年在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下促成,而这群青年也因不断在现实与理想间游荡着,让「回声」乐团险遭解散。「回声」成立之初,由柏苍和清大迴声社的朋友家驹、冠文和小纬临时组成了一个乐团。后来家驹和小纬都因为有其他的选择而离团,而柏苍也因为至纽约读硕士而停顿。柏苍在美国念书期间前,「回声」正完成录制「感官驾驭」专辑,但因团员离团,发行计画受阻。柏苍回忆,「我来纽约的第三天就发生九一一,不过我还是在纽约大学唸完一个学期,但是非常挣扎。我觉得,如果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个选择,我必须不能后悔,所以我决定回台湾发片」。
在柏苍回台后,「回声」的「感官驾驭」获发表,被伍佰等数十位媒体人推荐,成为当年台湾最新进的乐团。成立十年来,乐团现在固定由柏苍担任主唱、尹均担任吉他手、春佑担任鼓手、小邱担任贝斯手。柏苍表示,「音乐是最没有国界的语言,而音乐的影响力超过你所能想像的范围」。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回声」乐团,除了在音乐创作之外,也尝试结合环保、科技、艺术等各类多元的题材,他们除了在2009年与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合作演唱会,也利用心电图机纪录乐手与观众心跳变化,制成多媒体艺术作品,在台北听障奥运中展出,让听障者「看见音乐」的可能。
「熊宝贝」 随性创意
跟其他两个乐团相比,「熊宝贝」则希望用音乐表现出新时代台湾青年的心情写照。主唱「饼干」表示,「我的音乐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就是希望唱出台湾年青人对未来的焦虑跟徬徨,我当初也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茫然才决定组一个乐团」。
「熊宝贝」成立于2000年,成员包括吉他手魏骏、贝斯兼主唱「饼干」 (张嘉 桁)、键盘及大提琴罗翡翠,以及鼓手吕孟芝。他们富含诗意的歌词取材自生活点滴,乐风受到英国摇滚、爵士乐以及民谣的影响,并罕见地将大提琴融入摇滚,风格非常清新且温润。「熊宝贝」还曾经学过快闪族,在西门町举办快闪摇滚,求新求变的态度,一如台湾时下的「创意新世代」。
「饼干」说:「我也不知道未来『熊宝贝』的曲风将如何发展,不过这样随性自在的生活也挺好的。」如果「熊宝贝」代表了失落的台湾年轻人,它的歌词则告诉了我们在迷乱的世界中我们该如何向前-「我因而明白,这人生短暂。如萤火闪闪,徒劳而无憾」。随性生活,或许是我们面对瞬息万变大千世界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