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华埠圆拱门梦 商改区当推手
什么样的标志建筑最能代表华埠?是拱门,还是充满中国风味的牌楼?这个标志建筑该安置在坚尼路和勿街口,还是且林士果?纽约华埠的拱门梦酝酿40年从未实现,去年华埠商业改进区成立才再度燃烧梦想,在商改区总监陈作舟的推动下,邀请纽约市立大学科技学院建筑学学生为华埠设计地标建筑,这些充满创意的结果,7日在国际市区协会(International Downtown Association)世界大会会议(2013 World Congress conference)上呈现。陈作舟表示,希望这些学生的设计会达到抛砖引玉效果,让华埠的拱门梦重新燃烧。早在40年前,纽约华埠在中华公所的领导下提出建牌楼计画,社区认为,建造一个华埠标志性建筑能建立社区归属感以及华埠形象,进而吸引游客和后代华裔造访华埠。只是40年过去,因为各方意见分歧,计画胎死腹中。2005年纽约市议会曾批准投资25万元作为建设牌楼的经费,但华埠没有一个领导组织提供具体地址方案及企画书。延宕至2009年,牌楼计画仍未见具体方案,市议会决定取消25万元预算。华埠商改区成立后,陈作舟与纽约市立大学科技学院建筑系合作,在教授Michael Duddy的带领下,学生分四个小组,为时一年,设计规画适合华埠的标志性建筑,要求必须能够吸引人流,且白天黑夜都有高能见度,建筑构造不拘,还需具有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性,且须建造一个旅游资讯中心。Michael Duddy表示,学生首要任务是要先选取适合安置标志性建物的地点,合适的地点必须具有能见度高、人流多特点,因为安置这项标志性建筑最主要的目的在建立华埠认同,吸引人流。而建立何种认同,是观光客、华埠当地居民、还是全美各地华裔的认同,也是学生们面对的一大挑战。最后学生们选出六个安置地点,包括坚尼路三角地带、且林士果、科西街市场、地兰西街、曼哈坦桥下的包厘街与坚尼路的交口和富利广场。学生们针对不同环境设计出各种标志性建筑,如Eddy Hernandez选中坚尼路三角地带,设计出帆船造型的人型广场,广场上安置LED银幕装置,在夜晚不但具有照明功能,也可以提供商业广告,创造盈收。陈作舟表示,华埠嚷着要建牌楼已经40年,但是却苦无没有周全计画、不能进行土地变更、以及没有取得市府核准,加上没有一个社区主管机构出来负责,因此迟迟未见起步。现在华埠商改区成立,愿意承揽责任,希望华埠牌楼梦早日成形。至于华埠牌楼的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取得市府批准?陈作舟表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区先要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蓝图,才有筹码跟市府谈土地变更,市府核准建造后,依据核准的设计案评估建造费用,再进行筹款,筹款来源可以是政府基金或是私人赞助。第一步将先举办国际竞标赛,延揽最顶尖最具创意的设计,有了计画再进行后续行动!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