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史丹福的诱惑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导,史丹福大学电脑系10多名学生最近一起辍学,加入一家初创公司,创下最多学生出走的纪录,这个消息充分反映了学生未毕业就先创业的当前热潮。不过,热潮也招来批评,「纽约客」8日的一篇文章竟然连「史丹福的末日」这样的题目也用上了。我们该如何去看大学生辍学创业这个问题呢?

「史丹福的末日」那篇文章指责说,学校和老师鼓励辍学,又投资给出走的学生;如果学生真的创业成功,学校和老师还可获利,这样的行为显然存在着利益冲突。去年4月,「纽约

客」已有一篇重头长文,批评史丹福是一「发财大学」(Get Rich U.),与硅谷的商界走得太近,两者之间已无分界,混淆了学商两个不同领域。

笔者觉得,自由派这些批评难令人信服;过去数年,美国经济陷入低潮,举国上下不是都说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话吗?如果这几年美国经济还有一点希望,那绝对是硅谷所代表的创新和创业文化,而史丹福则正好是这种文化的最大推动者。

史丹福的创业文化可见于该校毕业生所创办的公司,包括了惠普、昇阳、思科、Netscape、雅虎和Google等。去年10月史丹福的一项报告显示,该校校友创办的公司(单在加州就有1万8000家),2011年的收入达2.7兆元;如果史丹福是个国家,这个收入已足以让它成为全球第10大经济国。

创业是史丹福的特色,也是它的吸引所在;校内多个院系设有创业的课程,而且都大受学生欢迎,例如商学院的「如何设立初创公司」、工学院的「创业精神」、以及设计学院的「创业设备」等。商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今秋将到北京、巴黎和班加罗尔(印度的科技中心)开办「创新与创业」的课程,实行将史丹福的创业精神全球化。

事实上,史丹福的创业文化已发展了100年;1909年,亦即创校后18年,毕业生艾威尔(Cyrill

Elwell)创办「联邦电讯」,成为硅谷第一家科技公司;1920年代,被誉为硅谷之父的教授特曼(Fred

Terman),开始鼓励学生以知识创业,惠普两名创办人休维特(Bill Hewlett)和柏克(David

Packard)都是特曼的学生,他们后来于1939年创办惠普。

特曼之后,史丹福的创业文化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1951年还在校园设立一个科技园,因此培养出更多创业人才。LinkedIn去年底对它的2亿用户做调查,结果发现,史丹福是全美创办最多公司的大学(前五名分别是:史丹福、MIT、哈佛、加州理工和柏克莱)。

综而之,史丹福长期发展创业文化,这方面的表现实在出色过人,值得其他大学和政府学习;自由派批评它与硅谷走得太近,显然找错了攻击目标,因为与硅谷走得近,正是它的成功之处。

更多内容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