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看标籤重保鲜健康饮食学问大
今年77岁的退休教授蔡培康自认「年纪大了」,应着重饮食保养以求健康长寿,平时他购买奶粉和芝麻煳,挑选时只看包装上的「加钙」和「加核桃仁」等字眼,但他很少注意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说明,不久前蔡培康参加纽约社区组织举办的营养与健康讲座,才明白老年人应控制糖分摄取,而不同品牌的奶粉和芝麻煳含糖量有天壤之别。

2011年美国农业部更新饮食指南,从自1992年起沿用的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改为「我的餐盘」(My Plate),特别强调「蔬菜水果要占餐盘的一半」。虽然新版饮食指南更容易理解,但据美国糖尿病协会调查显示,仍有超过四成民众表示,由于看不懂饮食和营养指南说明,而难以遵行。

为满足华人社区对健康饮食资讯的需求,去年夏天启用的法拉盛华人社区中心于11月初起举办「营养与健康研习会」,邀请康乃尔大学推广合作中心社区营养教育专员王芳枝,从营养概论、食物标识、食物安全、如何在预算内购买营养健康的食品等方面常识,与华裔学员们分享,教大家如何吃得更健康。

蔡培康教授非常珍惜再次当学生的机会,并将老师介绍的营养新知付诸实践,踊跃与「同学们」分享经验。他说,多数老人家清楚要注意减少糖、油和盐的摄取,但由于购买食品时没有辨认成分标识的习惯,不小心还是摄入很多糖分。在老师讲解如何识别食物标识后,他特意去超市查看各种品牌芝麻煳的含糖量,他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同样容量的芝麻煳有些含糖28公克,有些则只有七公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芳枝指出,华人传统观念认为要将饭碗中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该有剩饭,违背适量进餐的原则。蔡培康教授说,他在物质匮乏年代养成将剩菜剩饭吃到肚子里的习惯,而讲座还专门讲解如何安全储存食物,令他受益匪浅。

家住布碌崙年过60岁的徐女士「长途跋涉」到法拉盛,坚持按时参加研习会,她也认为从讲座中得益最多的是识别食物标识和储藏食物的正确方法,而且讲座课程深入浅出,强调实践操作和互动,也因此结识许多新朋友。

负责组织「营养与健康研习会」华社教育与文化部门主任罗容玉说,由于场地限制以及课程互动要求,本期研习会只能招收20多名学员,结业后均获得康乃尔大学推广合作中心结业证书。

她说,研习会不仅教给学员如何辨认食物标识、计算营养成分,并介绍许多健康西餐的做法,学员们透过食物接触不同文化,拓展视野。由于营养健康讲座受到广泛欢迎,华社将在今夏继续举办。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