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要让孩童背枪上学吗?
华府海军船厂16日惊爆滥杀案,一退役士兵持大火力枪枝射杀12人,另有十余人受伤。每次发生惨重枪击案,都会不同程度唤醒人们对枪害的认识及对控枪的支持,可以预料,此次枪案也将再次掀起控枪讨论。

但几乎每次血案后都会出现一股新的购枪热,出现一批第一次购枪者。此外,大的枪案后也常发生一连串违法携枪事件,或为自卫,或纯仿傚。

去年12月,康州发生小学校园惨案,26遇难者中有20名孩童。但就在案发第五天,休士顿一高中生在教室持枪威胁同学,且子弹已上膛。同一天,犹他一名11岁学生因听闻康州事件而带枪上学,声称要保护自己和朋友。

今年1月,纽约一小学因七岁小童背包中有枪而封闭校园,警方如临大敌。更夸张的,是上个月田纳西州幼稚园五岁娃娃吃饭时,藏在背包中的手枪竟走火,幸未伤人。

这一系列事件或属意外,但亦反映出美国所谓的「枪文化」,民众包括家有学童的父母,对枪枝氾滥持一种漫不经心、理所当然甚至姑息纵容的心态。这也是拥枪者藉口之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改变它。

事实是,文化有形塑的过程,也就有改变的可能。在美国「戒菸」,一开始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从工作场所开始,反菸人士不懈努力,一路自学校、公司、商店、餐馆等,戒到开放的公共空间如公园、车站。再如禁用塑胶袋等绿色运动,也是一步步扩大,以立法改变人们的长久积习。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虽规定,「人民保有及佩带武器之权利不得被侵犯」,但法是人因时依势而订,也可因时依势予以修正。拥枪权源出更根本的「个人权利不得侵犯」,先贤们相信,个人在遭遇国家暴政时,应有权利将之推翻,因此须拥有武器。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推翻政府无须再通过武力,拥枪权的理论依据已不復存在。相反,本意用来保护生命与自由的工具,却成了伤己害人的凶器。适时修法,已渐成历史的要求。

今日拥枪禁枪之争,实是政经利害之较量。前总统柯林顿推动控枪,致民主党失去众院多数席位。欧巴马也主张控枪,亦明知症结何在,但却无能为力。禁枪运动虽非永难达成之目标,但任重道远。只有当更多的人觉悟并加入禁枪行列,只有当禁枪唿声转化成为行动力量,足可游说立法、左右选举,禁管枪枝的理想才可能化为现实。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