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地震不逃命 大家争发微博
南加州7日晚11时23分发生芮氏规模4.5级地震后,8日早上9时33分、9时51分再次发生4.5级有感地震。但不少网友都惊叹,南加地震来临之时,民众不但没有急着「逃命飞奔」,反而争先恐后抢在社交网路上发微博,报告前沿消息。
新浪微博上名为「洛杉矶同城会」的博主在7日晚首次地震八分钟后发布微博,「洛杉矶地震当下到底有多少人在刷微博?整个被地震刷屏。你们不逃吗?逃啊!」与此同时,还贴出新浪微博的截屏图片,从上到下,整整一个页面的人都在谈论刚刚发生的地震。
阿罕布拉的Michael吴表示,自己很「幸运」,两次地震发生时,他都正好在电脑前。7日晚11时,他正在阿市家中看网路电影,8日晨再震,他在富乐顿办公室收发电子邮件。
他说,两次都感觉到明显的房屋晃动,一旦五秒钟的晃动结束后,他就立刻打开微博页面,向网友宣告洛杉矶地震了。随后,他从国家地震局网站获取详细震央、震级等信息,再次更新微博。两次地震,他共发布了十余条信息,也引来了几十条评论、转发,以及多位新增粉丝。
他表示,他的微博报导是第一时间,反应速度远超过广播、电视,甚至新闻网站。远在北加州、美国东海岸、大陆的网友都是透过他的微博,最快知道洛杉矶发生了什么,言语中透露出不少心理满足感。
像吴先生这样遇到突发灾难,第一时间选择发微博而非拔腿就跑的网友并不是少数。居住华埠的付先生表示,去年初某天深夜,对面邻居家火警。看到浓烟滚滚,大家都急着往外跑,但他第一个动作并不是穿上裤子,而是抓起手机拍了张照片。当他把照片上传到微博,竟发现手机提示,他周围有13个人也正在使用微博。
南加大安娜堡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媒体创新实验室研究室主任Gabriel Kahn表示,进入全民媒体时代后,人们都喜欢也擅长使用手机、相机、电脑记录新闻,并透过个人社交网路向网友发布新闻。一旦突发灾害来袭,媒体专职记者无法最快深入现场时,社交网站用户在信息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透过民众自发性的发布、转载即时信息,不仅为公众打开另一扇窗,提供多一项消息来源,也为警局、消防等部门指出救援方向。
新浪微博上名为「洛杉矶同城会」的博主在7日晚首次地震八分钟后发布微博,「洛杉矶地震当下到底有多少人在刷微博?整个被地震刷屏。你们不逃吗?逃啊!」与此同时,还贴出新浪微博的截屏图片,从上到下,整整一个页面的人都在谈论刚刚发生的地震。
阿罕布拉的Michael吴表示,自己很「幸运」,两次地震发生时,他都正好在电脑前。7日晚11时,他正在阿市家中看网路电影,8日晨再震,他在富乐顿办公室收发电子邮件。
他说,两次都感觉到明显的房屋晃动,一旦五秒钟的晃动结束后,他就立刻打开微博页面,向网友宣告洛杉矶地震了。随后,他从国家地震局网站获取详细震央、震级等信息,再次更新微博。两次地震,他共发布了十余条信息,也引来了几十条评论、转发,以及多位新增粉丝。
他表示,他的微博报导是第一时间,反应速度远超过广播、电视,甚至新闻网站。远在北加州、美国东海岸、大陆的网友都是透过他的微博,最快知道洛杉矶发生了什么,言语中透露出不少心理满足感。
像吴先生这样遇到突发灾难,第一时间选择发微博而非拔腿就跑的网友并不是少数。居住华埠的付先生表示,去年初某天深夜,对面邻居家火警。看到浓烟滚滚,大家都急着往外跑,但他第一个动作并不是穿上裤子,而是抓起手机拍了张照片。当他把照片上传到微博,竟发现手机提示,他周围有13个人也正在使用微博。
南加大安娜堡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媒体创新实验室研究室主任Gabriel Kahn表示,进入全民媒体时代后,人们都喜欢也擅长使用手机、相机、电脑记录新闻,并透过个人社交网路向网友发布新闻。一旦突发灾害来袭,媒体专职记者无法最快深入现场时,社交网站用户在信息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透过民众自发性的发布、转载即时信息,不仅为公众打开另一扇窗,提供多一项消息来源,也为警局、消防等部门指出救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