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居朱镇中 美味传承42载
籍湖南长沙,1949年随家人迁居台湾,在台湾体会到中国厨艺的多采多姿,奠下朱镇中对中菜厨艺的兴趣。60年代朱镇中随家人经香港移民来到湾区,1970年在圣他克拉拉县洛斯阿图开设中餐馆喜福居至今。喜福居在这42年间不停扩充改善,不但受到湾区民众喜爱,也吸引了许多硅谷地区传奇人物如乔布斯等人,以及进出硅谷的国际政坛要人。喜福居的发展与硅谷的演变紧密结合在一起。
美味菜色 吸引许多名人
记者问:硅谷地区主流媒体圣荷西「信使报」约两个星期前,在头版大篇幅报导喜福居,形容喜福居以美味的菜色与绝佳的服务,吸引了无数硅谷传奇性人物如乔布斯、杨致远,以及许多国际政坛要人。
朱镇中答:能上「信使报」头版头条是喜福居极大的荣幸。事实上今年是喜福居非常荣耀的一年,不但上了「信使报」头版,着名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今年3月21日公布全美最佳50个中餐馆时,喜福居也是其中之一。此外,今年5月间公共电视台也专访喜福居。喜福居成立至今42年,得到全国主流媒体表扬,这是喜福居一大成就,我感到非常荣幸。
问:可否谈谈你经营一个成功餐馆的心得?
答:首先要谈到我这个人的个性。我好吃、好客,又好学。好吃,所以我对烧菜非常有兴趣,而且对菜色非常挑剔,无论材料、烹调都要求非常高的水准。开餐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一定要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否则很难做得好。
另外我也非常好客,喜欢向客人介绍餐馆的名菜佳餚,这点美国人最有兴趣了。好奇的美国人看到中国菜总会东问西问,我的英文也很流利,这样一问一答很容易打好顾客关系,顾客也会对餐馆更有亲切感,喜欢到你这个餐馆吃饭。事实上来喜福居吃饭的老主顾不仅是像乔布斯、杨致远这种硅谷名人,喜福居也是一个相当大众化的家庭餐馆。
好学也是非常重要。我很喜欢做菜,又很好学,所以喜福居的菜色非常广泛,有中国各地名菜佳餚,也有特别在美国流行的中国菜,吸收各家长处,充分发挥厨艺。经营餐庭的确非常辛苦,可是我真心想做好,我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到顾客称赞我们菜色与服务。
台湾经验 奠定餐饮基础
问:有关餐馆管理方面呢?
答:是的,因为我对餐馆充满热忱,所以我对餐馆的服务水准要求很高。我经营餐馆的一大要诀是:「每天餐馆开门营业时,都像餐馆刚剪綵开张那一天一样。」餐馆全体同仁,个个无不士气旺盛、兢兢业业。大家穿着清洁整齐的制服,仔细体贴地服务每一位顾客,烧每一道菜。餐馆经营成功的确需要团队精神,因此我非常注重员工的福利,增加员工对喜福居的向心力,喜福居的员工宿舍就设在餐馆一旁。
问:谈到烧中国菜的经验与心得,你是怎么学来的?
答:我是在中国四川省出生的,后来全家迁到上海,1949年再迁到台湾,那时我才6岁。我在台湾唸了女师附小、北师附小,初中唸成功中学。初中毕业后到香港,18岁再随家人移民来到旧金山。
台湾10年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在台北唸书的时候,中国南北各地的餐馆都有,全中国所有的大师傅都到了台湾,因此当时台湾的餐饮业的确是多采多姿,让我眼界大开。当时的台湾经济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周末全家上馆子打牙祭是一大享受,饮食文化与家庭价值深深结合在一起。
高中时期到了香港,品尝了道地粤菜美食,随后移民来到湾区,我曾在着名的Trader Vic's西餐厅工作,瞭解西餐前檯的细腻服务方式,这对我日后经营喜福居有很大的启发,此外我也学会一些当年流行美国的中国菜。这些种种都是我厨艺发展的渊源。可以这么说,喜福居的菜色是从我成长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我的菜单上有台湾普通菜如回锅肉、葱爆牛肉、牛肉面、各种炒饭炒面,也有上海菜、广东菜,以及华侨来到美国发展出来的菜色等。
克难精神 创业成功主因
问:除了厨艺外,你在台湾的经验对你日后事业发展有何启发?
答:我非常感谢台湾教育。我觉得台湾教育非常成功,台湾教育灌输给我真正的克难精神、家庭价值,以及礼义廉耻等儒家伦理观念。我觉得台湾的克难精神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克难就是以坚毅的精神去克服困难,这对一般创业的人非常重要。许多台湾留学生后来在硅谷创业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我想也是有这种克难精神。
草创初期 只外卖12道菜
问:你当初是如何创业的呢?
答:喜福居创于1970年1月17日,地点就是在洛斯阿图这块地上,不过当时规模小得多,只是一家外卖店,当时的店名也不是喜福居,而是称为「御厨」,不过英文店名一直都是称为Chef Chu's,直接翻译就是「朱大厨」。当时这家中餐外卖店只卖12道菜。
开张半年后,营业状况出现危机,生意开始下落。我询问结果发现顾客流失主因是当时外卖店菜色有限,而且没有地方坐。幸好那个时候隔壁理髮店没有生意,想把后半房子卖掉,我马上掌握良机,把这家理髮店的后半房舍买了下来,再加上原来外卖店,扩张成为一个有30个座位的食堂。这只是一个食堂而已,没有甚么服务,可是从此之后生意就开始好转,到了1971年,顾客就开始在我的喜福居大排长龙了。
中菜西吃 引领时代潮流
问:你那个时候食堂土地面积就是喜福居现在这个样子吗?
答;哦,不是,不是。我后来在1973年时又把隔壁的产业买了下来。1973年把整块地买下来后,当时就心想:喜福居的根就在这里,我的餐馆事业将从这里展开,随后我又增设二楼,开设酒吧,这时喜福居就比一般餐馆更上层楼,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餐馆了。
问:你多年来经营餐馆,对美国中餐馆的发展有何感想呢?
答:我的感觉是,烹调厨艺有点像是时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现代顾客注重健康,因此做菜时也要强调少盐少油等基本概念。此外我也将一些西餐厅服务的概念融和进来,推出中菜西吃的服务精神,在馆厅宴会时将中餐分成一人一份,菜一道一道上,每位客人一小盘,盘中菜餚摆设精美。
许多顾客非常喜欢这种服务方式。成功经营一个餐厅一定要走在潮流的前面,并进而领导潮流的发展。
美味菜色 吸引许多名人
记者问:硅谷地区主流媒体圣荷西「信使报」约两个星期前,在头版大篇幅报导喜福居,形容喜福居以美味的菜色与绝佳的服务,吸引了无数硅谷传奇性人物如乔布斯、杨致远,以及许多国际政坛要人。
朱镇中答:能上「信使报」头版头条是喜福居极大的荣幸。事实上今年是喜福居非常荣耀的一年,不但上了「信使报」头版,着名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今年3月21日公布全美最佳50个中餐馆时,喜福居也是其中之一。此外,今年5月间公共电视台也专访喜福居。喜福居成立至今42年,得到全国主流媒体表扬,这是喜福居一大成就,我感到非常荣幸。
问:可否谈谈你经营一个成功餐馆的心得?
答:首先要谈到我这个人的个性。我好吃、好客,又好学。好吃,所以我对烧菜非常有兴趣,而且对菜色非常挑剔,无论材料、烹调都要求非常高的水准。开餐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一定要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否则很难做得好。
另外我也非常好客,喜欢向客人介绍餐馆的名菜佳餚,这点美国人最有兴趣了。好奇的美国人看到中国菜总会东问西问,我的英文也很流利,这样一问一答很容易打好顾客关系,顾客也会对餐馆更有亲切感,喜欢到你这个餐馆吃饭。事实上来喜福居吃饭的老主顾不仅是像乔布斯、杨致远这种硅谷名人,喜福居也是一个相当大众化的家庭餐馆。
好学也是非常重要。我很喜欢做菜,又很好学,所以喜福居的菜色非常广泛,有中国各地名菜佳餚,也有特别在美国流行的中国菜,吸收各家长处,充分发挥厨艺。经营餐庭的确非常辛苦,可是我真心想做好,我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到顾客称赞我们菜色与服务。
台湾经验 奠定餐饮基础
问:有关餐馆管理方面呢?
答:是的,因为我对餐馆充满热忱,所以我对餐馆的服务水准要求很高。我经营餐馆的一大要诀是:「每天餐馆开门营业时,都像餐馆刚剪綵开张那一天一样。」餐馆全体同仁,个个无不士气旺盛、兢兢业业。大家穿着清洁整齐的制服,仔细体贴地服务每一位顾客,烧每一道菜。餐馆经营成功的确需要团队精神,因此我非常注重员工的福利,增加员工对喜福居的向心力,喜福居的员工宿舍就设在餐馆一旁。
问:谈到烧中国菜的经验与心得,你是怎么学来的?
答:我是在中国四川省出生的,后来全家迁到上海,1949年再迁到台湾,那时我才6岁。我在台湾唸了女师附小、北师附小,初中唸成功中学。初中毕业后到香港,18岁再随家人移民来到旧金山。
台湾10年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在台北唸书的时候,中国南北各地的餐馆都有,全中国所有的大师傅都到了台湾,因此当时台湾的餐饮业的确是多采多姿,让我眼界大开。当时的台湾经济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周末全家上馆子打牙祭是一大享受,饮食文化与家庭价值深深结合在一起。
高中时期到了香港,品尝了道地粤菜美食,随后移民来到湾区,我曾在着名的Trader Vic's西餐厅工作,瞭解西餐前檯的细腻服务方式,这对我日后经营喜福居有很大的启发,此外我也学会一些当年流行美国的中国菜。这些种种都是我厨艺发展的渊源。可以这么说,喜福居的菜色是从我成长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我的菜单上有台湾普通菜如回锅肉、葱爆牛肉、牛肉面、各种炒饭炒面,也有上海菜、广东菜,以及华侨来到美国发展出来的菜色等。
克难精神 创业成功主因
问:除了厨艺外,你在台湾的经验对你日后事业发展有何启发?
答:我非常感谢台湾教育。我觉得台湾教育非常成功,台湾教育灌输给我真正的克难精神、家庭价值,以及礼义廉耻等儒家伦理观念。我觉得台湾的克难精神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克难就是以坚毅的精神去克服困难,这对一般创业的人非常重要。许多台湾留学生后来在硅谷创业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我想也是有这种克难精神。
草创初期 只外卖12道菜
问:你当初是如何创业的呢?
答:喜福居创于1970年1月17日,地点就是在洛斯阿图这块地上,不过当时规模小得多,只是一家外卖店,当时的店名也不是喜福居,而是称为「御厨」,不过英文店名一直都是称为Chef Chu's,直接翻译就是「朱大厨」。当时这家中餐外卖店只卖12道菜。
开张半年后,营业状况出现危机,生意开始下落。我询问结果发现顾客流失主因是当时外卖店菜色有限,而且没有地方坐。幸好那个时候隔壁理髮店没有生意,想把后半房子卖掉,我马上掌握良机,把这家理髮店的后半房舍买了下来,再加上原来外卖店,扩张成为一个有30个座位的食堂。这只是一个食堂而已,没有甚么服务,可是从此之后生意就开始好转,到了1971年,顾客就开始在我的喜福居大排长龙了。
中菜西吃 引领时代潮流
问:你那个时候食堂土地面积就是喜福居现在这个样子吗?
答;哦,不是,不是。我后来在1973年时又把隔壁的产业买了下来。1973年把整块地买下来后,当时就心想:喜福居的根就在这里,我的餐馆事业将从这里展开,随后我又增设二楼,开设酒吧,这时喜福居就比一般餐馆更上层楼,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餐馆了。
问:你多年来经营餐馆,对美国中餐馆的发展有何感想呢?
答:我的感觉是,烹调厨艺有点像是时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现代顾客注重健康,因此做菜时也要强调少盐少油等基本概念。此外我也将一些西餐厅服务的概念融和进来,推出中菜西吃的服务精神,在馆厅宴会时将中餐分成一人一份,菜一道一道上,每位客人一小盘,盘中菜餚摆设精美。
许多顾客非常喜欢这种服务方式。成功经营一个餐厅一定要走在潮流的前面,并进而领导潮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