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港伯与蒋经国的故事
人称「阿港伯」的中华民国前司法院长林洋港,日昨辞世,他的正直敦厚、勇于任事、风趣幽默的作风,曾经是台湾最受民众欢迎的台籍政治人物。但由于种种因缘际会,终与总统职位擦身而过,取而代之的是与林洋港人格、作风迥异的李登辉坐上大位,台湾后来20年命运即产生决定性差异。
林洋港出道甚早,1951年台大毕业后即在基层任公务员,时年24岁。1967年当选南投县长,1972年6月获拔擢升任台湾省建设厅长,从此仕途扶摇直上。
1972年6月是台湾历史上关键的时刻之一,在官场上历练多年的蒋经国,终于出任行政院长,推动十大建设、十项行政革新、整敕官箴、启用大批台籍精英。蒋经国一上任即以贪污罪名,办倒了他的表兄、人事行政局长王正谊;又把在基隆港包庇走私的大批海关、警备总部高官判处重刑(豫源轮案)。
与此同时,蒋经国内阁政务委员名单里,出现了李登辉的名字,李本来只是农復会的组长,一时之间成了部长级官员。蒋经国还任命了徐庆钟升任行政院副院长、林金生升任内政部长、高玉树升任交通部长、谢东闵升任台湾省主席、张丰绪升任台北市长。这正是小蒋「催台青」人事布局的第一梯队;而时年45岁的林洋港,则列入第二梯队。
较李登辉年轻四岁的林洋港,曾先后出任台北市长与台湾省主席,巧合的是,李登辉刚好都接任林洋港市长与主席的位子。但1984年5月,李登辉却从省主席一跃而为副总统,林洋港此时则由内政部长「升任」行政院副院长。
李登辉的后发先至、林洋港的明升暗降,关键在孙运璇与蒋经国。林洋港因为二重疏洪道工程数万民居拆迁问题,与孙运璇意见相左,才会从省主席调任内政部长;同时林的口才一流、群众魅力十足,而蒋经国并不喜欢这种锋芒毕露的政治人物。
李登辉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小蒋面前,「板凳只敢坐三分之一」。不过,小蒋当时心目中的真正接班人,既不李登辉也不是林洋港,而是孙运璇。小蒋却没料到,孙运璇比他先一步倒下,更没想到自己的健康急速恶化,最后竟由李登辉在他去世后立即接掌党政大位,再演变成主流与非主流两派恶斗十余年,黑金横流、政风败坏,台湾遂首次出现政党轮替执政。
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无庸置疑,但与他相交23年、后来被小蒋关起来的衣復恩形容,小蒋「个性城府极深,常要旁人揣摩他的心思」;而王作荣则说小蒋是「史达林与包青天的混合体,思想与行为十分复杂奇特」。如今回顾历史,小蒋晚年时未能知人善任,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林洋港数十年戮力从公、清廉自持,退出政坛后悠然自得,在民间风评极佳,也算是潇洒走一回,没有太多遗憾。谁说一定要当过总统,才是人生圆满的句号?
林洋港出道甚早,1951年台大毕业后即在基层任公务员,时年24岁。1967年当选南投县长,1972年6月获拔擢升任台湾省建设厅长,从此仕途扶摇直上。
1972年6月是台湾历史上关键的时刻之一,在官场上历练多年的蒋经国,终于出任行政院长,推动十大建设、十项行政革新、整敕官箴、启用大批台籍精英。蒋经国一上任即以贪污罪名,办倒了他的表兄、人事行政局长王正谊;又把在基隆港包庇走私的大批海关、警备总部高官判处重刑(豫源轮案)。
与此同时,蒋经国内阁政务委员名单里,出现了李登辉的名字,李本来只是农復会的组长,一时之间成了部长级官员。蒋经国还任命了徐庆钟升任行政院副院长、林金生升任内政部长、高玉树升任交通部长、谢东闵升任台湾省主席、张丰绪升任台北市长。这正是小蒋「催台青」人事布局的第一梯队;而时年45岁的林洋港,则列入第二梯队。
较李登辉年轻四岁的林洋港,曾先后出任台北市长与台湾省主席,巧合的是,李登辉刚好都接任林洋港市长与主席的位子。但1984年5月,李登辉却从省主席一跃而为副总统,林洋港此时则由内政部长「升任」行政院副院长。
李登辉的后发先至、林洋港的明升暗降,关键在孙运璇与蒋经国。林洋港因为二重疏洪道工程数万民居拆迁问题,与孙运璇意见相左,才会从省主席调任内政部长;同时林的口才一流、群众魅力十足,而蒋经国并不喜欢这种锋芒毕露的政治人物。
李登辉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小蒋面前,「板凳只敢坐三分之一」。不过,小蒋当时心目中的真正接班人,既不李登辉也不是林洋港,而是孙运璇。小蒋却没料到,孙运璇比他先一步倒下,更没想到自己的健康急速恶化,最后竟由李登辉在他去世后立即接掌党政大位,再演变成主流与非主流两派恶斗十余年,黑金横流、政风败坏,台湾遂首次出现政党轮替执政。
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无庸置疑,但与他相交23年、后来被小蒋关起来的衣復恩形容,小蒋「个性城府极深,常要旁人揣摩他的心思」;而王作荣则说小蒋是「史达林与包青天的混合体,思想与行为十分复杂奇特」。如今回顾历史,小蒋晚年时未能知人善任,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林洋港数十年戮力从公、清廉自持,退出政坛后悠然自得,在民间风评极佳,也算是潇洒走一回,没有太多遗憾。谁说一定要当过总统,才是人生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