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这是林文月老师教的!
台湾大学正举行「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顾展」,原订9月展出一个月,如今再延长一个月。林文月的散文淡中有真味,众人喜爱,湾区知音不少,但晓得她人也旅居东湾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林文月往返东湾和台湾两地,但深居简出,非常低调。最近一次看到她是数月前,白先勇到硅谷谈父亲白崇禧将军,会后,到场艺文人士合影,林老师在其中,丰釆依旧。1933年在上海出生的她,一点看不出已登八十之龄。

算算自己在文学院听林文月讲「中国文学史」,已36年前往事。当年在课堂里,和她的距离与数十位同学都一样,但能在老师晚年旅美年日,住在和她能够靠着BART相连接的近距离,私下觉得是如秋阳般温暖的缘分。

林文月是写「台湾通史」连横先生的外孙女,她仍有着小时被外公牵着手到虹口公园散步的宝贵记忆。她是连横的长外孙女,连战是连横之孙。

考台大时,林文月明知当时人人都想考外文系,她偏偏「恼火自己与别人同志趣」,半赌气地用刀片小心除去「外」字,改写「中」。就这样,成为「读中文系的人」,毕业留校任教到退休。

她主攻魏晋南北朝与唐代,尤专精曹操父子、谢灵运、陶渊明。在台湾,她又是中日比较文学的开拓者,研究唐文化与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朝文学的影响,且完成翻译古典名着「源氏物语」的大工程。

读文学的人比较容易有特权,就是在离开课堂后,仍能读到师长发表文章,有如另一种声息相通。毕业后读老师写出「文章后面不必附上许多注释」的、给一般读者的文章,得到心田的润泽,不逊当年听她细数古典文学的瑰丽。

举例说,晚近台湾蔚为风尚的饮食写作,称得上万箭齐发,百家争鸣,但若拿林文月1999年出版的「饮膳札记」来比,高下立见。目录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水晶滷蛋、烤乌鱼子等篇章,令人两颊生津,读了每一篇隽永的散文,方知她不只写一道菜,更写一段感情、一番体悟,读后不仅胃暖了,心也暖了。

林文月自道25岁之前没有拿过锅铲,连厨房都少进去,但亲尝过她手艺的人无不称赞;无缘成座上宾,看文章都能有番饱足。她自己说的,人生总有美好的种种。

一回和她通电话,那天恰好买到冬笋,她在听筒那头提点如何烹一锅腌笃鲜。我拿出当年上课的精神照着做,得到诸多赞美,并得以昂首向友朋说:「林文月老师教的!」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