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中秋糕点婆妈巧手创佳绩
每逢中秋佳节,定居海外的婆婆妈妈便齐聚厨房,做起应景的凤梨酥、蛋黄酥与绿豆椪糕点,一方面促进情谊,另一方面也可做人情餽赠或转售获利。不过,今年绿豆涨价、健康观念使然,绿豆椪与热量高的蛋黄酥行情看跌,唯独凤梨酥依旧抢手,中外皆爱。

曾任台湾面包坊糕点师傅的张先生,在中秋前夕重操旧业与一家人制作绿豆椪转售,未料最终结算却亏本,「今年亲友对我家的故乡味绿豆椪仍旧捧场,没开工就下订50几盒。未料,到超市採购绿豆发现,材料价格比去年涨一倍,我却以一个两块钱的旧价接单。」无奈咬牙做第一批订单便停工,当还对方人情。张先生说,自制食品无防腐剂或猪油,比较健康,但家庭手工这行业太辛苦,出炉得抓紧时间交货,还要叮咛尽早吃完,不宜保存太久。

盛小姐与她阿姨制作的蛋黄酥、凤梨酥去年中秋在社区餐会一炮而红,成人气商品。她说,今年下订单的增加很多美国顾客,包括教会、交谊中心与中文学校家长等,他们对凤梨酥的美味赞誉有加。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到中秋节前夕需完成20盒订单,每盒凤梨酥、蛋黄酥各半共12颗收费23元。

盛小姐表示,前几天已做了200颗以上,目前还在赶工中。与以往不同的,今年凤梨酥订单特别多,不少顾客指名「全凤梨酥」,对热量较高的蛋黄酥敬谢不敏。她解释,有位房屋仲介业的客人,一口气订了20盒「全凤梨酥」,都是要送美国客户,对方说西方人士不喜欢豆沙内馅又夹蛋黄,味道甜中带咸太过复杂。因此,买蛋黄酥清一色是华人。

她说,虽社区反应普遍不错,但不考虑扩大规模,原因并非担心销路,而是食品执照申请麻烦,其次是参与者还有家小要照顾,无法专职投入。大家一年一次聚会下厨,边聊天边制作相当开心,有时一聊都过了回家时间。

蛋黄酥、绿豆椪与凤梨酥这种传统食品,在华人社区风行之余,未必能获主流欢迎。盛小姐坦承,家里的ABC小朋友对以上食品兴趣缺缺,只有甜甜的凤梨酥较受欢迎,蛋黄酥、绿豆椪只有华人家长吃。她说,明年会考虑变化糕饼内容,希望能参考台湾、大陆创意美食,赋予传统食品一些新意。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