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冷漠(下)
上次提到几则不同时代的故事,主要说明旁观者效应并非现在社会的产物。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有几种原因造成人们的袖手旁观。

责任的分散:也就是当人越多时,每个人都会假设其他人会採取行动,例如有些人会想,这么多人中一定会有医护或警务人员,不需自己插手,免得越帮越忙。当有这些想法时,肩上的责任就少了,而认为不需要我来介入处理。

似是而非的心理作祟:也就是看到其他人都没有行动,因而觉得自己也不需要採取任何措施来帮忙。

时间上的限制:情况越紧急迫切,越少人採取行动。如果给予充分的时间,不相干的路人越有可能伸出援手来帮忙。许多没有採取支援行动的过路人,在受访时提到自己正在赶时间,无暇做出反应。或是事情发生太突然,不知如何处理和应对。

视状况而定:在有暴力、人身伤害的威胁情况下,旁观者效应的机率较高,也就是较没有人会伸出援手来帮忙。

怕丢脸:有些人怕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顾及自己的形象,不想出糗丢脸,不想被人评论。

怕惹祸上身:有些人怕被诬陷,为了自保,不敢伸出援手。

上面几点不及时伸出援手帮人的原因,有的好像言之有理,有的虽然差强人意却也可以理解。当然还有些负面的原因是不能见容于社会的,比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有些开车司机宁可把人撞死,以避免承担把人撞成重伤后的庞大医药费。

在明白旁观者效应的概念后,若再看到类似报导,或许就比较不会从批判的角度责备事发当时路经的所有旁观者。或是自己遇到类似事件,成为旁观者时也可以自我期许,不去理会他人的看法,马上採取救援行动,或是更加勇敢一点,放下所有事情及时施予协助,只要有人打破静默,先负起救援的责任,旁人就容易加入救援阵容。若心中有顾忌,有人身安全考量,可以先拨打电话向相关单位求救,或是找其他旁观者一齐援救。

若不幸自己成为受害者,意识尚清楚时,可以主动请求一位路人打电话求救,一旦有一个人担负起救援的责任,救援行动比较会被执行,其他人也就比较会加入协助。千万不要被动的等他人来救援,因为不知会等多久,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结果可能不堪设想。如果大家都可以知而行之,人间就会处处有温情,社会就会更加祥和。

执笔者:林慧娟 华人心理辅导中心

(408) 916-1323 

www.chinesecounseling.org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