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精打细算球
日前痛下决心帮电脑的硬碟大扫除,才惊觉畅销书「精打细算球」(Moneyball)改编的同名电影还没有看。由好莱坞顶级大帅哥布莱德彼特饰演职棒打联盟屋崙运动家队总经理Billy Beane,所谓「精打细算球」,是指本世纪初小市场的运动家队以有限的资金,打造能和纽约洋基等球员薪资三倍以上的富有球队竞争的劲旅。不出意外,电影将书中的故事过份简化,而且当年运动家成功的真正原因,电影更是只字未提。

「精打细算球」的概念不难懂。棒球场上长打最值钱。球员全垒打越多,薪水也越高。但是对球队来说,赢球不一定要全垒打。棒球是极少数不计时的团队运动,每队每场各有27个出局数,用完就结束。27出局之前越多打者不出局(上垒),己方得分的机会越多,对方投手消耗的投球数也越多,理论上来说胜算也越大。既然如此,就不需要迷信强打,可以靠数据专找有耐心、让对手投很多球、就算没安打也能熬出保送的便宜球员。虽然不华丽,一样能达到27出局以前比对方得更多分数(赢球)的结果。

「精打细算球」原着作者Michael Lewis是擅长说故事的财经作家。他的成名作不仅是体育书,更被誉为本世纪至今最重要的财经着作之一。运动家颠覆了棒球界花大钱、买大明星、打大号全垒打的致胜方程式,小虾米吃大鲸鱼,对经济界也很有启发。改编成电影却因为戏剧的需要,加油添醋,总教练Art Howe成了食古不化的老古板,因伤不能传球而从捕手改打一垒的Scott Hatteberg还是球队转败为胜的救星。这些都和事实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书迷还是球迷,看了都得摇头。

其实,「精打细算球」全盛时期的运动家除了在2002年创下美国联会的20连胜纪录,连世界大赛都没有打过。而且当年球队会强,多多上垒的棒球新哲学也不是首功。俗话说:「球队再强,强不过当天的先发投手。」运动家的成功祕方说穿了还是投球。Tim Hudson、Mark Mulder和Berry Zito组成的「三巨投」,才是那支球队的骨干。屋崙利用三人成为自由球员之前「俗又大碗」的几年打出佳绩。「三巨投」各奔东西之后,Billy Beane的经营方法没变,战绩却始终难以提升。「精打细算球」的故事固然动听,投球主宰胜负的铁律却无法为之动摇。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