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心里有数…买车杀价省更多
美国久住的华裔民众都知道,向汽车经销商买车并不容易,除克服语言障碍、理解机械术语规格外,还得从业务代表口中,釐清车辆的「确实价格」。事实上,车商与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数字,但谁也摸不清交易的门槛在何处。专家建议,行前预作功课,很多资料在网路均已透明化,多知道几分对谈判较有利。

听闻朋友建议,住喜瑞都的江小姐原本有意赶在2011年底前,买一辆崭新的豪华休旅车,原因不外乎是坊间盛传,年底车商清库存压力大,因此折扣较多。未料,阴错阳差下拖过年底,在年初得知属意的车种推出0.9﹪低利率优惠,在友人陪同下前往经销商,兴沖沖将2012年的全新休旅车开回家。

「我以为年底买车比较便宜,没想到意外拖过年关,反而拿到的折扣更多。」江小姐对此结果感到满意。

此外,在谈判中也拿到所谓的批发价(Invoice Price),而非贴在车窗的MSRP原厂建议售价,大唿赚到,原因在于友人代其从网路找到车辆行情资料,到经销商一亮「底牌」,谈判更快、更简单。

住核桃市的钟先生,在2011年底洛杉矶车展相中一款日本跑车,但美国还没上市。迫不及待的他,隔日便到经销商表态要订车,未料销售代表说该车势必轰动,因此价格是未来公告的MSRP外加1000元的加价(markup)。由于不知确实价格,钟先生深怕届时改变主意赔了订金,只好改变主意先缓一缓。

汽车公司卖车,明明就有MSRP原厂建议售价,但谈车价时又冒出「加价、批发价、员工价、车场回馈价、真实底价」等等,着实让人困惑?汽车销售代表Edwin冯表示,汽车有分大小牌,有些车极为畅销、有些车乏人问津,其真实身价即反映在最终车价上。他以本田(Honda)的Odyssey为例,这车实用对家庭买家有吸引力,因此被视为经销商摇钱树(money maker),自然谈价空间小,刚推出时不但要MSRP还要加价,反正某甲不要某乙马上接手,等着买车的人多得很。

相对地,单价低且不畅销的车就有更多谈判空间,谈价不单从MSRP下杀,即使出现「批发价以下」都不稀奇。他举例若干年前本田某款掀背小车只有手排档可选,在以自排车为大宗的美国不受欢迎,车商囤积存货均认赔杀出,他成交的其中一辆单价,是批发价下杀2000元,经销商等于倒贴卖车。

曾于某汽车经销商任管理阶层的欧先生说,经销商也是向车厂买车转手获利,实际卖车利润不高,靠得是贩售额外服务,例如贷款利息、延长保固、防盗器、配备等,以及之后车主回厂保养的费用。他坦言车辆批发价并非真实成本,至于底线端视经销商规模、谈判内容而定,有的是大量购车获得的折扣,也有的是广告补贴费用,各种名目都有,成本价格只有总经理或老闆心知肚明,从销售经理以下至业务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价钱抬高赚佣金。

对民众买车建议,欧先生说网路将资讯透明化,尽管抓不到真正的车商利润多寡,但可以掌握平均交易行情,谈判价码落在一定范围就算合理。他进一步表示,买家不可能杀到经销商认赔,只要超过一定程度他们宁可不卖,因此如何拿捏就是多做功课再上门。至于一年四季何时是买车最佳时机?他笑言只要「心里有数」,何时买车都一样可拿到折扣。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