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当年 苦尽甘来龙年「福」
龙年(23日)即将到来,纽约社团人士回顾以往过年,有的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有的想起儿时父亲在除夕夜打翻整桌饭菜的景象,有的则想起一开始来到美国奋斗时自己吃便当的孤苦,对于龙年的愿望,他们除了希望自己专职领域服务的群众可以享有更好的福利外,也盼在龙年中大家像龙一样,一跃而升,英姿焕发。
张景南:农家出身 最爱春节
身为高雄务农家庭子弟的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任张景南,回想起儿时说,所有节庆中,最爱的就是春节的大年初一,「因为这是唯一不用下田工作的日子」。张景南说,小时候家里务农,养了三头牛,种了蕃薯、竹笋、龙眼等农作物,每次下田耕作插完秧苗后,一回家都累到不行,直接睡倒在床上,唯有春节时才可以小小偷懒一下。张景南务实的性格,加上具亲和力的态度,除了自身修练得来外,父母教导他要「一步一脚印」,更是成为他尽善尽美的因素。
结婚之后,张景南到了台北工作,由于太太是台东人,每次过年时,「我都要绕台湾一圈,从北到南,再从南到东」,但爱家的他表示,先前调到休士顿工作时,他坚持不论飞到哪里,妻子与两个儿子都一定要在身旁。他说「有他们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希望家人平安健康以及15岁和20岁的儿子求学顺利,是他在龙年的最大愿望,他要侨胞多多支持中华民国,他也会继续秉着去除「老我」的心,用「新我」积极地带领侨胞迎向未来。
陈铁辉:剩便当 伴第一个美国春节
1980年来美、曾在华语广播电台制播国语节目的资深媒体人、现顾雅明办公室主任陈铁辉,回想起最难忘的过年经验,就是第一年来美的时候,当时妻小都在台湾,他到美国下了飞机,人生地不熟,带着茫茫然的心情看着华丽的纽约,却感到无比的孤单,他说,自己当时租了一个公寓最上层、最便宜的小阁楼,到美国那年的年夜饭,他就是自己吃便当度过的,便当还是当天中午在华埠买来吃剩的。
吃过了无数的苦,陈铁辉至今依旧没有想着享福,他说,在我们还能被「利用」时候,应该多替社会奉献,在自己有能力时多为社区做事,年纪越大,经验越多,也更弥足珍贵,他要大家在来年里常保好心情,这是健康延寿的不二良方。
杜彼得:但愿春节成为国定假日
华商会总干事杜彼得,说到在过去一年刘醇逸捐款风波和军人陈宇晖在军中身亡事件造成华人社区气氛低迷,他认为虽然华人在美人数日增,但华人依旧没有打入主流社会,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许多华人事件虽被拿出来探讨,但最终并没有将问题从根源解决。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杜彼得希望有一天农历年也被订为美国的国定假日,成为所有美国人的节日。
妻子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杜彼得感慨万千,他说,「那是第一次过年,她不在我身边」,心中缺了一大块的爱,让他许久不能释怀,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但不论怎么怀念,枕边的位置依旧空荡无人,失去了鹣鲽之爱,他把爱情转为亲情,用尽所有心力照顾女儿。记得一天早晨,他接到校方打来的电话,通知女儿申请的几所明星高中皆被录取的消息,让他和女儿兴奋不已,两人当场相拥而泣。那一刻,杜彼得替女儿、替自己感到骄傲,也对逝去的妻子有了交代。
王能:终于明白父亲週年心情
想起以往过年时父亲总是心情特别暴躁,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说,「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大过年的,爸爸却总是板着一张脸」。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年,父亲在除夕夜时故意借题发挥,一怒之下竟把整桌饭菜打翻。王能一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当年王爸与王能在台湾,和在大陆的王爷爷、王奶奶及亲戚隔海遥望而不得团圆,王爸因思乡情怀而心情低落。
儒雅的王能说起话时温柔低沉,待人亲切客气,问及今年过年计画,他说原本打算返台投票,但为了筹备今年法拉盛的春节游行,放弃返台,留在纽约未社区民众服务。展望龙年,他希望正在兴建的老人中心尽快落成,让耆老在新的一年有更舒适的活动空间。
涂祥:盼钢琴事业 龙年冲天
来自台北的涂祥今年32岁,毕业于茱丽亚音乐学校博士班( The Julliard School),14岁来到美国,由于父亲一人在台湾从事医疗业,他和母亲与兄弟姊妹在美,每年春节时,父亲皆会飞来美国与他们同聚。身材高大的他向来不擅表露他对父亲的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每年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光。
高中时期展现了钢琴天赋的涂祥顺利地展开音乐人生,每天近五小时的练习,让他的手指指尖总是长茧。涂祥在龙年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在钢琴家事业更上层楼。他目前正积极筹备即将展开的演奏会,盼有更多人喜欢他的音乐,让他在音乐之路上分享和传递更多乐音。
常飞到过各国比赛钢琴的涂祥,心目中最完美的过年方式就是和家人相聚,他认为飞的再高再远,得到的名声再响亮,也不抵和亲人一起吃年夜饭的重要。涂祥属龙的母亲今年60岁,他也希望妈妈身体健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张景南:农家出身 最爱春节
身为高雄务农家庭子弟的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任张景南,回想起儿时说,所有节庆中,最爱的就是春节的大年初一,「因为这是唯一不用下田工作的日子」。张景南说,小时候家里务农,养了三头牛,种了蕃薯、竹笋、龙眼等农作物,每次下田耕作插完秧苗后,一回家都累到不行,直接睡倒在床上,唯有春节时才可以小小偷懒一下。张景南务实的性格,加上具亲和力的态度,除了自身修练得来外,父母教导他要「一步一脚印」,更是成为他尽善尽美的因素。
结婚之后,张景南到了台北工作,由于太太是台东人,每次过年时,「我都要绕台湾一圈,从北到南,再从南到东」,但爱家的他表示,先前调到休士顿工作时,他坚持不论飞到哪里,妻子与两个儿子都一定要在身旁。他说「有他们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希望家人平安健康以及15岁和20岁的儿子求学顺利,是他在龙年的最大愿望,他要侨胞多多支持中华民国,他也会继续秉着去除「老我」的心,用「新我」积极地带领侨胞迎向未来。
陈铁辉:剩便当 伴第一个美国春节
1980年来美、曾在华语广播电台制播国语节目的资深媒体人、现顾雅明办公室主任陈铁辉,回想起最难忘的过年经验,就是第一年来美的时候,当时妻小都在台湾,他到美国下了飞机,人生地不熟,带着茫茫然的心情看着华丽的纽约,却感到无比的孤单,他说,自己当时租了一个公寓最上层、最便宜的小阁楼,到美国那年的年夜饭,他就是自己吃便当度过的,便当还是当天中午在华埠买来吃剩的。
吃过了无数的苦,陈铁辉至今依旧没有想着享福,他说,在我们还能被「利用」时候,应该多替社会奉献,在自己有能力时多为社区做事,年纪越大,经验越多,也更弥足珍贵,他要大家在来年里常保好心情,这是健康延寿的不二良方。
杜彼得:但愿春节成为国定假日
华商会总干事杜彼得,说到在过去一年刘醇逸捐款风波和军人陈宇晖在军中身亡事件造成华人社区气氛低迷,他认为虽然华人在美人数日增,但华人依旧没有打入主流社会,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许多华人事件虽被拿出来探讨,但最终并没有将问题从根源解决。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杜彼得希望有一天农历年也被订为美国的国定假日,成为所有美国人的节日。
妻子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杜彼得感慨万千,他说,「那是第一次过年,她不在我身边」,心中缺了一大块的爱,让他许久不能释怀,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但不论怎么怀念,枕边的位置依旧空荡无人,失去了鹣鲽之爱,他把爱情转为亲情,用尽所有心力照顾女儿。记得一天早晨,他接到校方打来的电话,通知女儿申请的几所明星高中皆被录取的消息,让他和女儿兴奋不已,两人当场相拥而泣。那一刻,杜彼得替女儿、替自己感到骄傲,也对逝去的妻子有了交代。
王能:终于明白父亲週年心情
想起以往过年时父亲总是心情特别暴躁,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说,「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大过年的,爸爸却总是板着一张脸」。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年,父亲在除夕夜时故意借题发挥,一怒之下竟把整桌饭菜打翻。王能一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当年王爸与王能在台湾,和在大陆的王爷爷、王奶奶及亲戚隔海遥望而不得团圆,王爸因思乡情怀而心情低落。
儒雅的王能说起话时温柔低沉,待人亲切客气,问及今年过年计画,他说原本打算返台投票,但为了筹备今年法拉盛的春节游行,放弃返台,留在纽约未社区民众服务。展望龙年,他希望正在兴建的老人中心尽快落成,让耆老在新的一年有更舒适的活动空间。
涂祥:盼钢琴事业 龙年冲天
来自台北的涂祥今年32岁,毕业于茱丽亚音乐学校博士班( The Julliard School),14岁来到美国,由于父亲一人在台湾从事医疗业,他和母亲与兄弟姊妹在美,每年春节时,父亲皆会飞来美国与他们同聚。身材高大的他向来不擅表露他对父亲的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每年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光。
高中时期展现了钢琴天赋的涂祥顺利地展开音乐人生,每天近五小时的练习,让他的手指指尖总是长茧。涂祥在龙年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在钢琴家事业更上层楼。他目前正积极筹备即将展开的演奏会,盼有更多人喜欢他的音乐,让他在音乐之路上分享和传递更多乐音。
常飞到过各国比赛钢琴的涂祥,心目中最完美的过年方式就是和家人相聚,他认为飞的再高再远,得到的名声再响亮,也不抵和亲人一起吃年夜饭的重要。涂祥属龙的母亲今年60岁,他也希望妈妈身体健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