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校设施、理念 吸引家长学生
「人一辈子只能经历一次大学本科,来美读书我们做家长的当然支持」。高女士在2日领略过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之后的返程路上感慨,美国高校的软硬件都堪称一流,只要孩子愿意出国留学,大人永远是他们的坚实后盾。这也是和高女士一样来参加美东名校深度巡访团的其他家长的普遍想法。
带女儿曹憬宣来美的吕女士,在去过Pomfret School后,对美国的私立高中赞不绝口。据她介绍,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偏重于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美国的教育则特别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出于这个原因,她自己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选择出国,这次和女儿一起出来看看,也是想有个更为直观的感受。秋季开学就要上初二的曹憬宣,谈及未来的打算显得淡定从容。已经去过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地的她,虽然对美国并不盲目热衷,但Pomfret School之旅结束后自己确实心生留恋,校园的建筑风格让她印象深刻,昨日参观哥大校园时她格外留意的也是建筑,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出国攻读设计专业。
陈女士此行对麻省理工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女儿已被浙江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在两年之后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来美、或者四年之后直接申请读研究生。「美国的大学硬件和软件资源之优早已毋庸赘言,最让我和女儿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接纳性和包容性很强,这点特别吸引人」。
仅有十岁的莫钰峰是美东名校深度巡访团年龄最小的团员,因极爱思考、极爱发问而深受大家喜爱。妈妈陈女士笑称儿子此行纯属「打酱油」,毕竟他9月才升四年级,出国留学对他来说仍是遥远的事。但陈女士指出,中国的教育相对美国来讲太模式化,对于爱问问题、活泼好动的儿子来说,未必是最优的选择。而美国的高中鼓励互相讨论、小组研究和团队合作,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各种设施和平台,如果儿子愿意来美国读书,她作为妈妈自然双手赞成。陈女士还说,团里的哥哥姐姐「天天考试、周周排名」的生活让儿子感到特别紧张,希望这次能通过参观高校去帮儿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以后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13岁的周同学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随团来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也心生向往。酷爱篮球的他表示暂且不谈学习,单看体育设施,国内的学校和美国的学校就远不能比。在国内不是没有好篮球场、就是有篮球场但不让用,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所以如果日后有幸能来美国读书,不管进哪所学校他都高兴。至于远离爸妈后生活能否自理,周同学表示根本不是问题,「爸妈忙着做外贸工作,我经常自己在家,做饭之类的都会,生活不用担心」!
带女儿曹憬宣来美的吕女士,在去过Pomfret School后,对美国的私立高中赞不绝口。据她介绍,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偏重于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美国的教育则特别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出于这个原因,她自己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选择出国,这次和女儿一起出来看看,也是想有个更为直观的感受。秋季开学就要上初二的曹憬宣,谈及未来的打算显得淡定从容。已经去过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地的她,虽然对美国并不盲目热衷,但Pomfret School之旅结束后自己确实心生留恋,校园的建筑风格让她印象深刻,昨日参观哥大校园时她格外留意的也是建筑,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出国攻读设计专业。
陈女士此行对麻省理工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女儿已被浙江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在两年之后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来美、或者四年之后直接申请读研究生。「美国的大学硬件和软件资源之优早已毋庸赘言,最让我和女儿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接纳性和包容性很强,这点特别吸引人」。
仅有十岁的莫钰峰是美东名校深度巡访团年龄最小的团员,因极爱思考、极爱发问而深受大家喜爱。妈妈陈女士笑称儿子此行纯属「打酱油」,毕竟他9月才升四年级,出国留学对他来说仍是遥远的事。但陈女士指出,中国的教育相对美国来讲太模式化,对于爱问问题、活泼好动的儿子来说,未必是最优的选择。而美国的高中鼓励互相讨论、小组研究和团队合作,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各种设施和平台,如果儿子愿意来美国读书,她作为妈妈自然双手赞成。陈女士还说,团里的哥哥姐姐「天天考试、周周排名」的生活让儿子感到特别紧张,希望这次能通过参观高校去帮儿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以后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13岁的周同学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随团来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也心生向往。酷爱篮球的他表示暂且不谈学习,单看体育设施,国内的学校和美国的学校就远不能比。在国内不是没有好篮球场、就是有篮球场但不让用,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所以如果日后有幸能来美国读书,不管进哪所学校他都高兴。至于远离爸妈后生活能否自理,周同学表示根本不是问题,「爸妈忙着做外贸工作,我经常自己在家,做饭之类的都会,生活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