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探讨中国文化软实力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和日益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让文化和艺术成为中国施展全球战略的软实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27日哥伦比亚大学第五届「全球中国联接」(Global China Connection)年会上,主办单位邀请来自文化和艺术等界的精英们一起分享观点和看法,主题围绕「软实力和硬货币」(Soft Power and Hard Currencies)而展开。
哥大国际公共事务系教授、亚洲协会名誉主席德赛(Vishakha N. Desai)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从二战到冷战,一直到现在,美国一直都很擅长对文化软实力的运用,而中国政府对软实力的重视大约是近十年的事,但如何将文化和艺术融合,在中国全球战略的框架中是一个课题。她指出近年中国国家汉办在欧美推广孔子学院,树立了了不错的文化口碑。
纽约前波画廊负责人茅为清和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式创意核心小组成员的马文等人,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愿景,两人都是80年代来美留学,拥有东西方丰富文化背景。茅为清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也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他觉得关注未来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去的历史。他指出早期艺术家更关心的是政治和社会的问题,也跟当时受的教育有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更注重是作为人的个体和人类关心的话题。
在马文的眼中,软实力主要是文化和创造力,作为个人艺术家,主要责任还是每一个公民对于社会的贡献。她觉得中国政府近年来意识到这一点,建了很多美术馆和艺术中心,但并没有实际利用起来;她觉得最重要的还要培养文化的土壤,「这个土壤里有阳光、给予水分,艺术家就像种子一样,一定会在肥沃的土壤里开花结果」,应给予中国时间和耐心。
哥大国际公共事务系教授、亚洲协会名誉主席德赛(Vishakha N. Desai)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从二战到冷战,一直到现在,美国一直都很擅长对文化软实力的运用,而中国政府对软实力的重视大约是近十年的事,但如何将文化和艺术融合,在中国全球战略的框架中是一个课题。她指出近年中国国家汉办在欧美推广孔子学院,树立了了不错的文化口碑。
纽约前波画廊负责人茅为清和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式创意核心小组成员的马文等人,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愿景,两人都是80年代来美留学,拥有东西方丰富文化背景。茅为清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也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他觉得关注未来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去的历史。他指出早期艺术家更关心的是政治和社会的问题,也跟当时受的教育有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更注重是作为人的个体和人类关心的话题。
在马文的眼中,软实力主要是文化和创造力,作为个人艺术家,主要责任还是每一个公民对于社会的贡献。她觉得中国政府近年来意识到这一点,建了很多美术馆和艺术中心,但并没有实际利用起来;她觉得最重要的还要培养文化的土壤,「这个土壤里有阳光、给予水分,艺术家就像种子一样,一定会在肥沃的土壤里开花结果」,应给予中国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