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皇后学院朗读新书
着名华裔作家哈金25日晚携新书「南京安魂曲」(Nanjing Requim)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举办朗读会。这部在本月18日同步推出中英文版的小说,参考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的日记,以她的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教会主办的「金陵学院」作为避难所接纳救助1万名中国人的故事。
哈金为满场书迷听众深情朗读了新书中「金陵学院即将关闭,传教士与人们惜别」的场景,随后与脱口秀主持人Leonard Lopade进行了半小时对谈,还签名售书。有读者称赞哈金的文笔类似海明威的简练而有力,哈金笑称「因为自己一开始是写诗的,写不了长句子」。
哈金被认为是当代文坛以英文写作中国题材最为重要且出色的作家,温斯顿—撒莱姆周刊(Winston-Salem Journal)曾这样描述哈金:「如果有一日哈金夺得诺贝尔奖的青睐,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他天才的笔下所描绘的人性将所有人类凝聚在了一起」。
哈金在介绍了小说主要内容时表示,提到南京大屠杀,人们总是想起着名的「拉贝日记」,而厚达500页的魏特琳日记则鲜为人知,这本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屠杀期间外国人在华救助的真实情况。
谈起创作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2004年自杀,哈金表示自己写作该书之前受其影响颇深。他表示在写作时亦经历了莫大的痛楚,血染的历史让他不得安宁,痛苦藉着作品的成型而得以渲洩。哈金希望比张纯如「更进一步」,以小说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还原一个个鲜活的个人。
哈金亦表示,「南京安魂曲」相较他之前任何一部作品都更注重真实性,不过仍是一部小说,只是未杜撰任何有违史实的主要事件。「南京安魂曲」的中文版已在中国着名文学期刊「收穫」杂志上全文刊载。
被问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哈金说文革十年造就了「失落的一代」,他是其中一分子,好在1977年恢復高考时进入大学,八○年代又来美。南京大屠杀的许多细节,也是在出国后才得以了解那些中国正统教育中从未涉及的部分。
习惯了以英文讲述「中国生活」的哈金表示,他始终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试图在作品中连结起「中国生长」与「美国生活」这两部分,「每一本书都是新的开始」。他昨晚也提到不久前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他认为中国作家写作仍受许多限制。
哈金为满场书迷听众深情朗读了新书中「金陵学院即将关闭,传教士与人们惜别」的场景,随后与脱口秀主持人Leonard Lopade进行了半小时对谈,还签名售书。有读者称赞哈金的文笔类似海明威的简练而有力,哈金笑称「因为自己一开始是写诗的,写不了长句子」。
哈金被认为是当代文坛以英文写作中国题材最为重要且出色的作家,温斯顿—撒莱姆周刊(Winston-Salem Journal)曾这样描述哈金:「如果有一日哈金夺得诺贝尔奖的青睐,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他天才的笔下所描绘的人性将所有人类凝聚在了一起」。
哈金在介绍了小说主要内容时表示,提到南京大屠杀,人们总是想起着名的「拉贝日记」,而厚达500页的魏特琳日记则鲜为人知,这本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屠杀期间外国人在华救助的真实情况。
谈起创作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2004年自杀,哈金表示自己写作该书之前受其影响颇深。他表示在写作时亦经历了莫大的痛楚,血染的历史让他不得安宁,痛苦藉着作品的成型而得以渲洩。哈金希望比张纯如「更进一步」,以小说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还原一个个鲜活的个人。
哈金亦表示,「南京安魂曲」相较他之前任何一部作品都更注重真实性,不过仍是一部小说,只是未杜撰任何有违史实的主要事件。「南京安魂曲」的中文版已在中国着名文学期刊「收穫」杂志上全文刊载。
被问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哈金说文革十年造就了「失落的一代」,他是其中一分子,好在1977年恢復高考时进入大学,八○年代又来美。南京大屠杀的许多细节,也是在出国后才得以了解那些中国正统教育中从未涉及的部分。
习惯了以英文讲述「中国生活」的哈金表示,他始终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试图在作品中连结起「中国生长」与「美国生活」这两部分,「每一本书都是新的开始」。他昨晚也提到不久前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他认为中国作家写作仍受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