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岛移民悲歌华人痛史
天使岛移民拘留所是许多早年华人移民抹不去的记忆。中华历史文化协会(CHCP)与圣他克拉拉县图书馆合作,3日下午在萨拉度加图书馆举办讲座,向听众介绍早期华人移民来到美国的这段历史。
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两名讲员Marian Seiki和余梅影(Myrna Yee)为听众讲解该拘留所的历史,引起听众浓厚兴趣。
Marian Seiki是第二代华裔,她母亲1930年代曾在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羁押。她表示,天使岛虽已是历史,但是美国的移民进程并未结束,必须让更多人了解天使岛的过去。
她介绍,西班牙人1775年发现旧金山湾中小岛,将之命名为天使岛。天使岛移民拘留所曾被称为「西部卫士」(West Guardian),主要羁押审查来自中国、日本和俄国的移民。
1848年淘金热潮带来了第一波华人移民。华人劳工在1859至1869年间是修建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的重要力量。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直到1943年才废除。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市政厅遭严重破坏,大批移民档案被烧毁。但也让一些华人有机会假冒美国公民,并把他们或真或假的中国家人带到美国。「纸儿子」(paper son)就是在这时候大量出现。Marian Seiki的祖父就将两个侄儿改为「纸儿子」。
Marian Seiki表示,母亲生前从不愿意谈起天使岛的经历。她指出,当时移民到达天使岛之后,先按族裔隔离,华人与其他族裔隔开。然后再将男女分别隔离。直到离开天使岛才能与家人团聚。拘留所内条件很艰苦。华人每餐的标准为14美分,其他族裔为15美分。
美国移民海关当局知道「纸儿子」存在,因此对移民审查非常严苛。移民在获释前常需经过漫长等待。
当天讲座原邀请亲历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的William Mock来分享,但他因病未能到场,改为播放另一位亲历者Tyrus Wong的纪录片。
中华历史文化协会成员、洛斯盖图-萨拉度加联合高中学区委员张琛等分享自身移民经历。她表示,留学生新移民也是移民历史一部分。许多像她一样的当年留学生都已融入美国,并能回馈社区。她还建议,除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圣荷西中华文化公园也是了解华人移民历史的好地方。
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两名讲员Marian Seiki和余梅影(Myrna Yee)为听众讲解该拘留所的历史,引起听众浓厚兴趣。
Marian Seiki是第二代华裔,她母亲1930年代曾在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羁押。她表示,天使岛虽已是历史,但是美国的移民进程并未结束,必须让更多人了解天使岛的过去。
她介绍,西班牙人1775年发现旧金山湾中小岛,将之命名为天使岛。天使岛移民拘留所曾被称为「西部卫士」(West Guardian),主要羁押审查来自中国、日本和俄国的移民。
1848年淘金热潮带来了第一波华人移民。华人劳工在1859至1869年间是修建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的重要力量。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直到1943年才废除。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市政厅遭严重破坏,大批移民档案被烧毁。但也让一些华人有机会假冒美国公民,并把他们或真或假的中国家人带到美国。「纸儿子」(paper son)就是在这时候大量出现。Marian Seiki的祖父就将两个侄儿改为「纸儿子」。
Marian Seiki表示,母亲生前从不愿意谈起天使岛的经历。她指出,当时移民到达天使岛之后,先按族裔隔离,华人与其他族裔隔开。然后再将男女分别隔离。直到离开天使岛才能与家人团聚。拘留所内条件很艰苦。华人每餐的标准为14美分,其他族裔为15美分。
美国移民海关当局知道「纸儿子」存在,因此对移民审查非常严苛。移民在获释前常需经过漫长等待。
当天讲座原邀请亲历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的William Mock来分享,但他因病未能到场,改为播放另一位亲历者Tyrus Wong的纪录片。
中华历史文化协会成员、洛斯盖图-萨拉度加联合高中学区委员张琛等分享自身移民经历。她表示,留学生新移民也是移民历史一部分。许多像她一样的当年留学生都已融入美国,并能回馈社区。她还建议,除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圣荷西中华文化公园也是了解华人移民历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