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灾后第4周 华埠餐馆渐復元
珊迪飓风后的第四周,华埠的多位餐馆业者表示生意已经渐渐在恢復之中,但是恢復速度则有快有慢,从八、九成到三、四成不等,主要和餐馆主营本地客人还是游客生意有一定关系。
而谈起这场风灾对华埠经济的冲击,一位曾经历纽约市三次大停电的华人业者平静地说:「华埠的经济不景气并不是这一次飓风造成的,而是多年沉积的问题,相信这次飓风也不是最后一次,重要的是以后我们该怎么办?政府要迅速应对才行,我们现在需要振兴经济、带动更多游客的政策。」
业者普遍分析,客人的减少主要和目前交通还不够便利、外州来纽约探亲人士和游客减少,大家荷包缩水和灾后忙着工作有关,但也指出华埠经济的低迷已经累积多年,此次飓风有点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意味,加剧了这种不景气的状况。
而对于飓风中因停电造成食物腐坏,业者也多表示,索赔还是没有着落,保险公司在灾后也是能拖则拖,最近才上门考查,考查后商家则陷入等待,对于最终是否能够得到理赔,业者则表示多不抱希望。
飓风过后,以本地客人生意为主的餐馆则相对恢復较快,位于东百匯的敬宾酒楼和麒麟金阁的管理人员都指出,目前生意已逐渐恢復,婚宴等酒席预定都慢慢步入正轨中。
位于伊利莎白街的金丰大酒楼经理陈龙光指出,虽然生意已慢慢恢復中,但是反映在酒宴预定上,一般订桌比从前约少一成,比如以前订30桌的会订26、27桌,他分析可能和汽油荒、交通还不够便利有关;而依靠本地客人和游客的午餐和晚餐生意上座率则还不及飓风前,他说:「至少还要少个15%」。
福临门餐馆工作人员则指出,周末晚餐和午餐已经恢復八、九成,但平日生意则还是不行,大概只有飓风前的三分之一,分析很多在华埠附近上班的客人飓风后工作累积一堆,尚没有心情出来聚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馆业者指出,他曾经历1977年、2003年和此次大停电,感觉这次政府反应最为迟缓,「哪需要那么多天啊」,而且准备非常不足,送给灾户的救援物资、热食和饮用水等都是在停电三至四天后才抵达华埠,「希望纽约市能汲取教训,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灾难时,政府应该在24小时内就及时反应」,他也表示,华埠的经济历经九一一等磨难,商家已经承受得太多,「我们需要更多游客,振兴经济,这才是正道」。
而谈起这场风灾对华埠经济的冲击,一位曾经历纽约市三次大停电的华人业者平静地说:「华埠的经济不景气并不是这一次飓风造成的,而是多年沉积的问题,相信这次飓风也不是最后一次,重要的是以后我们该怎么办?政府要迅速应对才行,我们现在需要振兴经济、带动更多游客的政策。」
业者普遍分析,客人的减少主要和目前交通还不够便利、外州来纽约探亲人士和游客减少,大家荷包缩水和灾后忙着工作有关,但也指出华埠经济的低迷已经累积多年,此次飓风有点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意味,加剧了这种不景气的状况。
而对于飓风中因停电造成食物腐坏,业者也多表示,索赔还是没有着落,保险公司在灾后也是能拖则拖,最近才上门考查,考查后商家则陷入等待,对于最终是否能够得到理赔,业者则表示多不抱希望。
飓风过后,以本地客人生意为主的餐馆则相对恢復较快,位于东百匯的敬宾酒楼和麒麟金阁的管理人员都指出,目前生意已逐渐恢復,婚宴等酒席预定都慢慢步入正轨中。
位于伊利莎白街的金丰大酒楼经理陈龙光指出,虽然生意已慢慢恢復中,但是反映在酒宴预定上,一般订桌比从前约少一成,比如以前订30桌的会订26、27桌,他分析可能和汽油荒、交通还不够便利有关;而依靠本地客人和游客的午餐和晚餐生意上座率则还不及飓风前,他说:「至少还要少个15%」。
福临门餐馆工作人员则指出,周末晚餐和午餐已经恢復八、九成,但平日生意则还是不行,大概只有飓风前的三分之一,分析很多在华埠附近上班的客人飓风后工作累积一堆,尚没有心情出来聚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馆业者指出,他曾经历1977年、2003年和此次大停电,感觉这次政府反应最为迟缓,「哪需要那么多天啊」,而且准备非常不足,送给灾户的救援物资、热食和饮用水等都是在停电三至四天后才抵达华埠,「希望纽约市能汲取教训,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灾难时,政府应该在24小时内就及时反应」,他也表示,华埠的经济历经九一一等磨难,商家已经承受得太多,「我们需要更多游客,振兴经济,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