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林旭 哥大谈「超象」艺术
中国画家王林旭23日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以「开创当代世界艺术的可能性」为题,与广大师生分享他的「超象」艺术之道。
王林旭介绍,自2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中华文化至今,包括绘画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随各朝各代传承发展、经久不衰,在世界上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地位。但作为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如何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尤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没有国际语言的作品无法成为国际艺术,而「超象」理念的诞生,正是东方艺术素材与西方艺术使命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了21世纪东西方交融与结合的艺术追求。
以画竹子起家的王林旭,将自己从墨竹到「超象」的转变看成是一种必然。王林旭说,为了更好地让本土艺术与国际艺术接轨,他选择了以全人类共同关註的大自然作为创作素材。其「超象」作品通过刻画沙尘暴、樱花、水、火山等,反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大家明白应该爱惜什么、保护什么,而表述方式和绘画语言仍是中国的笔、墨、宣纸等原料。「绘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感觉艺术,它传达着一种精神。超象艺术正是感觉上的艺术,它超越了笔墨,你感觉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身兼中国政协常委、中国民族画院院长、中国民族大学副校长的王林旭,始终认为中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应将把握世界艺术脉动、掌握世界艺术方向视为己任,以引导更多来自世界的关注。讲座结束后他即兴创作墨竹画一幅,题曰「心虚节高向未来,风风雨雨观世界」。
王林旭介绍,自2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中华文化至今,包括绘画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随各朝各代传承发展、经久不衰,在世界上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地位。但作为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如何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尤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没有国际语言的作品无法成为国际艺术,而「超象」理念的诞生,正是东方艺术素材与西方艺术使命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了21世纪东西方交融与结合的艺术追求。
以画竹子起家的王林旭,将自己从墨竹到「超象」的转变看成是一种必然。王林旭说,为了更好地让本土艺术与国际艺术接轨,他选择了以全人类共同关註的大自然作为创作素材。其「超象」作品通过刻画沙尘暴、樱花、水、火山等,反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大家明白应该爱惜什么、保护什么,而表述方式和绘画语言仍是中国的笔、墨、宣纸等原料。「绘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感觉艺术,它传达着一种精神。超象艺术正是感觉上的艺术,它超越了笔墨,你感觉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身兼中国政协常委、中国民族画院院长、中国民族大学副校长的王林旭,始终认为中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应将把握世界艺术脉动、掌握世界艺术方向视为己任,以引导更多来自世界的关注。讲座结束后他即兴创作墨竹画一幅,题曰「心虚节高向未来,风风雨雨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