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面包情人」导演李靖惠 「用光嫁妆」不言悔
台湾纪录片导演李靖惠带着去年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的「面包情人」,莅临纽约参加本月举行的工人联合影展(Workers Unite Film Festival)。

拍摄纪录片18年,她专注于妇女、老人、家庭等主题。乍看其履历,像是一长串获奖纪录。但了解拍摄故事后,才能体会她所说的,「打开一扇窗,搭起一座桥,传递爱与正义,这是我的使命、我的热情」。

出生于南投草屯的李靖惠,父亲是国中的美术及工艺老师。童年时家中有一部单眼相机,受爱好艺术的父亲启蒙,李靖惠小学便迷上摄影,常在学校帮同学拍照。父亲退休后成为业余发明家,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台湾校园普遍採用的电动打板擦机,便是她父亲的发明。台中女中毕业后,她在淡江大学主修日文、副修英文,认为语言是工具,后来包含接触日本山形影展,这项亚洲最大的纪录片影展,以及将台湾的故事介绍到国外,都离不开语言。

诉说「社会隐形人」故事

父母是基督教徒,自幼在教会长大,李靖惠却直到大学一年级才受洗,「可能之前跟耶稣没交情」。大学时曾两度到非洲参与义诊及宣教,她体会关怀弱势的教义,毕业后在传播公司工作之余,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获得1995年金穗奖。影片描述一名马来西亚侨生在取得台大哲学博士后,面对应返乡提升华人地位,还是留在台湾过好日子的抉择。之后她参与拍摄1997年香港回归,当地越南难民居留身分成争议的专题报导,从此迷上纪录片,以及家庭、故乡、异乡矛盾的题材,「用纪录片说故事,刻画主流媒体忽略的社会隐形人」的念头,影响了她后来一系列的作品。

申请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时,李靖惠只是个寻梦的孩子,但外婆因病住进疗养院,发现从小带自己看电影的外婆突然老去,让她一夜间成熟,选择到台南艺术大学读美术硕士,留在台湾照顾外婆。这项决定,给了她意外的收穫。周末常陪外公到疗养院探望外婆,看到90岁的老人家,牙齿都没了,还彼此亲吻,她发现最感人的爱情不在花前月下,而是在病床前,萌生以「家在何方」记录外婆入院后家庭故事的念头。拍摄过程中,她成为很多院中老人的干孙女。从此展开的「家国四部曲」,故事都起源于疗养院,也离不开老人议题。

「面包情人」产生影响力

第二部作品「阿妈恋歌」,讲述80多岁爱唱歌的老妇人,以歌唱串起家中四代婚姻的故事,获得韩国首尔女性影展首奖。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外比赛,也发现原来电影画面能打破国界。

接下来的「思念之城」,来自上海的老奶奶口述年轻时的十多段恋情,并用抽象的沙动画展现回忆。该片触动了很多人童年由祖父母辈照顾的回忆,也获得2007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观众票选第二名。

历时13年完成的终曲「面包情人」,刻画一群充满梦想的菲律宾外籍看护,以她们的青春及家庭为代价,跨海淘金,与受照顾的台湾老人发生的感人故事。2012年在台上映时,成为当年首部上院线的纪录片。过程中她多次参加观众座谈,发现电影结束后观众眼神的改变,似乎已受片中人物乐观幽默的性格感染。此外很多人全家来看电影,都是最让她开心的事。

李靖惠认为,政府为保障本土就业机会,不鼓励民间雇用外劳看护,外劳看护的雇主无法享有平等的社会福利。上映期间,该片不断受到媒体关注,包含劳委会主委,职训局、卫生局都有官员出席观赏,「不敢说影响,但最起码他们来看了」。她也指,许多人认为老人电影没意思,但连好莱坞都开始投入银髮族电影市场。作为全球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国家,台湾导演应投入心思。

在大叶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时,学生常问她为何该片要拍13年。她回答,拍纪录片就像谈恋爱,如果不爱这个故事、主角,早就分手了,「但也因为这段恋情,把嫁妆都赔光了」。工作收入多数投入拍片,虽然获得国片辅导金、韩国亚洲电影基金会的奖助金,「500小时的母带,连后期制作都不够」。

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

四处自费参加影展,她有许多感触,认为世界各地都有华人,但常被主流社会忽略,许多人甚至对华人有成见。台湾只是个小岛,故事却有特殊气质。透过参展,像是把这些小人物的动人生命推上西方舞台,也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她希望能获得政府、民间更多的支持。

李靖惠的影片长期以家庭为主题,但视野不断扩展。有感于台湾许多企业干部被外派大陆后,家乡已无立足之地。没有回头路,只能选择在大陆成家,衍生出许多故事。她选择了两个有这种背景的中国小学生,想从童稚的眼光来看「台湾出生,中国成长」的生命味道。目前不确定是否真能如愿,但希望不会拍太久,「我已经没嫁妆了,哈哈!」

庆祝成立27周年,纽约台湾会馆将于6月16日下午4时30分放映「面包情人」,导演李靖惠将透过视频与观众对话。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