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百年前移民纸儿子 A.G.曾巨富传奇
洛杉矶华埠富商A.G.曾(A.G.Jong)一生传奇,从金山「纸儿子」到洛杉矶华埠「教父」,曾氏家族是北美华人移民史不可或缺的一页,听曾家人细数过往,彷彿观看一齣黑白老电影。

曾家小儿子Ed曾(Ed Jong)谈起家族史,表示父亲生年不详,来到美国的确切年分也不详,只知其本姓黄,来自广东台山。A.G.曾的父亲则是19世纪末,成千上万来到旧金山建铁路的华工之一。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通过,黄老先生苦于无法将家人接来美国,却「幸运」碰上1906年旧金山大火,市政厅移民档案全毁,黄老先生藉机购得假证件,让儿子A.G.黄以A.G.曾的身分,移民来美。

「纸儿子」A.G.曾熟记「纸家乡」资料,在恶名昭彰的天使岛移民站,通过移民官的审核,入境美国。

曾家人在美使用曾姓超过一世纪,对这段先人从铁路华工到纸儿子的往事绝少提起,但对A.G.曾来美后的丰功伟业却津津乐道。

少年A.G.曾在旧金山住几年后,南下洛杉矶做农产品生意,1909年和当时洛市检察长Edward Fleming 合作,在市中心成立占地11亩的洛杉矶农贸市场(Los Angeles City Market),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上世纪初美籍华人在农产业界成功的象徵。

南加州华人历史协会指出,洛杉矶农贸市场吸引不同种族背景的投资者及大量资金,非常成功。迄今洛杉矶农贸市场仍在营业中,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同类市场之一。

Ed曾谈起父亲十分骄傲,「我父亲是真正的传奇人物。他创立的农贸市场至今仍然营运良好。他捐了很多钱资助孙逸仙博士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他是中国城里的大人物。他去世的时候葬礼场面浩大,地方电视台都有报导。」

Ed曾谈到,父亲和母亲周氏育有三子两女。1953年母亲病逝,次年已年过六旬的父亲不顾子女反对,到香港物色继室,看上比他的四名子女都年轻、当年仅31岁的林见友。

Ed曾说明,当年华埠富人回国物色继室或年轻新娘是「流行」趋势,华裔小说家黎锦扬(C.Y.Lee)的成名小说「花鼓歌」就写出了这一段。

林见友嫁到曾家的过程是一个谜。林见友的三名看护都说,老太太曾向她们谈起,说林父以要求A.G.曾担保其长子、即林见友弟弟移民来美为代价,强迫女儿嫁给年纪大其整整一倍的A.G.曾。

Ed曾则否认此事,称父亲追求继母的过程不长,婚后出于爱护小舅子之心,帮继母的弟弟办到身分来美,但绝无强娶之事。

不论如何,林见友嫁进曾家变成曾林见友,并深得宠爱。1967年A.G.曾病逝,遗嘱将三分之一遗产赠与曾林见友,五名子女平分其余三分之二。曾林见友从此成为农贸市场最大股东。

曾林见友于2008年立遗嘱将农贸市场股份作为慈善之用,曾家人不能接受。Ed曾表示,父亲遗言交代他们照顾不会说英语的继母,多年来他将继母当作生母一样侍奉,但「农贸市场是父亲一生心血,应该还给曾家。」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