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无味精」餐馆吃出过敏
标榜「无味精」餐馆,竟吃出味精过敏!随着现代人愈来愈重视健康,标榜「天然」、「绝不加味精」餐馆比比皆是,然事实上「味精商品无所不在」,包括调味料、酱油、鸡精、酱菜等,许多品牌都含此成分。
住在橙县的朱小姐,日前看见报纸上,介绍一家新开中餐馆,标榜「无添加味精」,很高兴与家人品尝,没想到饭一吃下去没多久,马上起过敏反应。
朱小姐说,自己一直以来对味精过敏,看过医师确认,「一吃到就有反应」,每次外出吃饭都相当小心,不熟的餐馆也会事先询问店员,这次「吃到地雷」,「可能跟其他调味料有关」。
本身也有味精过敏体质的张凯文说,曾去过一家日本料理店吃生鱼片,吃下「身体马上痒起来」,反应与味精过敏一样,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询问店员,店员告诉他「或许是选用的酱油内,有含味精」。
「不是没加味精,味精就不存在」。美食专家林慧懿表示,很多餐馆标榜不加味精,但有些配料与调味料还是有味精。她举例说,做一盘瓜子肉,虽然烹饪过程没加味精,但若选一般市售酱瓜来烹调,便无法脱离味精。她指出,很久前,某台湾知名酱料厂商老闆曾跟她说,「大部分的酱菜内泡的,都是味精水」。
医师黄重德表示,就像有人对盘尼西林、花生过敏一样,对味精过敏,通常吃完含味精食物后约15分钟,会出现包括皮肤痒、身上起红斑,眼睛发痒等症状,也有人吃完饭后半小时才出现症状。通常四至六小时,症状就会消退,只有极少数有唿吸困难等重症,需就医打针。
黄重德说,过敏种类很多,是否真的吃味精过敏,还需到医院去进行过敏检测确认。
除酱菜外,有些品牌的酱油、鸡精,与大部分调味酱料包,都含味精,对该食物过敏的民众来说,「地雷无所不在」。林慧懿说,有味精过敏民众在选择调味料,要仔细读过内含物是否有此成分。以酱油来说,要选择天然酿造,天然发酵的酱油,或有标示「无味精」的品牌。
住在橙县的朱小姐,日前看见报纸上,介绍一家新开中餐馆,标榜「无添加味精」,很高兴与家人品尝,没想到饭一吃下去没多久,马上起过敏反应。
朱小姐说,自己一直以来对味精过敏,看过医师确认,「一吃到就有反应」,每次外出吃饭都相当小心,不熟的餐馆也会事先询问店员,这次「吃到地雷」,「可能跟其他调味料有关」。
本身也有味精过敏体质的张凯文说,曾去过一家日本料理店吃生鱼片,吃下「身体马上痒起来」,反应与味精过敏一样,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询问店员,店员告诉他「或许是选用的酱油内,有含味精」。
「不是没加味精,味精就不存在」。美食专家林慧懿表示,很多餐馆标榜不加味精,但有些配料与调味料还是有味精。她举例说,做一盘瓜子肉,虽然烹饪过程没加味精,但若选一般市售酱瓜来烹调,便无法脱离味精。她指出,很久前,某台湾知名酱料厂商老闆曾跟她说,「大部分的酱菜内泡的,都是味精水」。
医师黄重德表示,就像有人对盘尼西林、花生过敏一样,对味精过敏,通常吃完含味精食物后约15分钟,会出现包括皮肤痒、身上起红斑,眼睛发痒等症状,也有人吃完饭后半小时才出现症状。通常四至六小时,症状就会消退,只有极少数有唿吸困难等重症,需就医打针。
黄重德说,过敏种类很多,是否真的吃味精过敏,还需到医院去进行过敏检测确认。
除酱菜外,有些品牌的酱油、鸡精,与大部分调味酱料包,都含味精,对该食物过敏的民众来说,「地雷无所不在」。林慧懿说,有味精过敏民众在选择调味料,要仔细读过内含物是否有此成分。以酱油来说,要选择天然酿造,天然发酵的酱油,或有标示「无味精」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