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作曲家 改移民故事为音乐剧
两个到美国寻梦的移民,在纽约合伙开计程车,最后发生冲突,其中之一持刀把对方刺伤后跳河自尽。
曼哈坦作曲家提摩西‧黄 (Timothy Huang)把这件2008年发生的真实悲剧,改编成音乐剧「生活的代价」 (Costs of Living),获选晋入「美国和谐奖」 (American Harmony Prize)决选,也列入Ascap音乐剧场工作坊挑中的四个作品。
前者是表扬探讨美国族裔、宗教和性别问题的音乐剧,后者则包括上台朗读表演入选作品。
这些认可使37岁的提摩西‧黄对于促使某个剧团把这齣共有17支歌曲的音乐剧搬上舞台公演怀着希望。剧中主角是两个住在皇后区的移民,两人轮流开一辆计程车。他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却发展迥异,导致暴力相向,落得一死一伤。
提摩西‧黄去年1月开始编写这齣剧码,让两个勉力在纽约求生计的计程车司机,唱出他们的希望和心碎。真实事件的主角来自尼泊尔,可是父母来自台湾的提摩西‧黄把他们变成华人。
他说:「我想编写与我的亲身历程更贴切的故事,我对表达自己的文化也较有把握。」
他认为新闻报导为音乐剧提供很好的基础,因为对于表达这个故事蕴含的强烈感情「音乐能够超越文字」。他也希望表达移民经验。
「生活的代价」充满笑话和俏皮话,也有描述移民可能在纽约面临的种种麻烦的阴暗层面。剧中的攻击场面配合演唱混有杂音的「美哉美国」,有如显示美国梦变调。
提摩西‧黄说:「听到这首歌,会让人想到吸引他们到美国的宏伟、光辉和美丽,最后却使他们误入歧途。移民都听说只要到了美国和卖力工作就可以成功,事实却不然。」
在真实事件中幸运活下来的Pema Sherpa,听到自己的故事被改编成音乐剧,困惑的说:「他们把这种事情拿来唱歌?」
他已实现梦想,拥有自己的计程车和安定的家庭生活。他受到的刀伤已经痊癒,可是仍无法排除往事阴影。听到有关音乐剧的描述,他说:「我得去看看。」
曼哈坦作曲家提摩西‧黄 (Timothy Huang)把这件2008年发生的真实悲剧,改编成音乐剧「生活的代价」 (Costs of Living),获选晋入「美国和谐奖」 (American Harmony Prize)决选,也列入Ascap音乐剧场工作坊挑中的四个作品。
前者是表扬探讨美国族裔、宗教和性别问题的音乐剧,后者则包括上台朗读表演入选作品。
这些认可使37岁的提摩西‧黄对于促使某个剧团把这齣共有17支歌曲的音乐剧搬上舞台公演怀着希望。剧中主角是两个住在皇后区的移民,两人轮流开一辆计程车。他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却发展迥异,导致暴力相向,落得一死一伤。
提摩西‧黄去年1月开始编写这齣剧码,让两个勉力在纽约求生计的计程车司机,唱出他们的希望和心碎。真实事件的主角来自尼泊尔,可是父母来自台湾的提摩西‧黄把他们变成华人。
他说:「我想编写与我的亲身历程更贴切的故事,我对表达自己的文化也较有把握。」
他认为新闻报导为音乐剧提供很好的基础,因为对于表达这个故事蕴含的强烈感情「音乐能够超越文字」。他也希望表达移民经验。
「生活的代价」充满笑话和俏皮话,也有描述移民可能在纽约面临的种种麻烦的阴暗层面。剧中的攻击场面配合演唱混有杂音的「美哉美国」,有如显示美国梦变调。
提摩西‧黄说:「听到这首歌,会让人想到吸引他们到美国的宏伟、光辉和美丽,最后却使他们误入歧途。移民都听说只要到了美国和卖力工作就可以成功,事实却不然。」
在真实事件中幸运活下来的Pema Sherpa,听到自己的故事被改编成音乐剧,困惑的说:「他们把这种事情拿来唱歌?」
他已实现梦想,拥有自己的计程车和安定的家庭生活。他受到的刀伤已经痊癒,可是仍无法排除往事阴影。听到有关音乐剧的描述,他说:「我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