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始默认中华民国?
西方文理大学政治系教授季淳上周表示,去年11月,中共18大将「九二共识」写入政府报告,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他解读18大文件,认为「北京默认中华民国存在」的说法,大陆国台办评价连战访陆谈话也以「两岸法律」代替「两岸规定」,都显示「北京默认中华民国」。他认为,马英九是台湾少见的「统派」,两岸应把握马所余任期,让彼此关系有更大突破。
季淳刚回台湾政治大学讲学四年返洛城,他的观察有其理据。北京对中华民国态度似有松动,但渐进演变过程很慢,恐怕非十年甚至几十年不为功。马英九最近频提及,两岸(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国与国的特殊关系,是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政权的关系。其主张背后就是一中屋顶,主权互相归属对方,两岸共享主权重叠,目前不否认对方的治权。
两岸的确在酝酿突破口,让政治谈判能破壳脱茧而出,但关键殆在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然后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默契下,展开政治谈判。北京一朝不承认中华民国,台湾任何执政者断不敢、民意也不会接受两岸展开政治谈判。
形势如此,北京真的默认中华民国了吗?这正是南加侨界月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访,欢迎侨宴造成风波的主因。陈云林的层级当然未达对台政策决策层,他只是执行政策的人,找他抗议未必找对了门路,只是「政治正确」而对象、时机和手法都值商榷的插曲。
马政府眼前拒政治谈判,也是一种姿态和表白,逼北京对中华民国作退让,只有默认不够,还要明白承认中华民国。承认中华民国意味两岸政体对等,届时大吃小、强凌弱的顾虑消失,台湾才能坐上谈判桌谈两岸未来。前提还包括大陆须推行民主化、自由化,两岸政治和社会差距缩小,台湾不感觉统一是被「关进鸟笼」,谈判时机才算成熟,显然这是数十年后的愿景。
随举实例,李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感谢台湾提供他拍片场地,台中市府给予补助,他致词说「谢谢台湾」,大陆官媒一概删除。但「台湾」是中性地理名词,都被这般冷遇,遑论「中华民国」?外交休兵下,中华民国尚保有23国承认,但国际场合,无论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或国号,迄今仍是大陆打压对象,所有陆媒提及台湾政府单位都加「引号」,官衔以某某领导人或负责人代替。
凡此种种,很难认定中共在默认中华民国,反而让台湾朝野警惕中共玩两面手法,两岸互信基础这么薄弱,如何政治谈判?中共表述内容在转变,松动是好迹象,默认这一小步都步履蹒跚,公开承认才是一大步,而这一步恐怕如人类移民火星般,还有长路要走。
季淳刚回台湾政治大学讲学四年返洛城,他的观察有其理据。北京对中华民国态度似有松动,但渐进演变过程很慢,恐怕非十年甚至几十年不为功。马英九最近频提及,两岸(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国与国的特殊关系,是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政权的关系。其主张背后就是一中屋顶,主权互相归属对方,两岸共享主权重叠,目前不否认对方的治权。
两岸的确在酝酿突破口,让政治谈判能破壳脱茧而出,但关键殆在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然后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默契下,展开政治谈判。北京一朝不承认中华民国,台湾任何执政者断不敢、民意也不会接受两岸展开政治谈判。
形势如此,北京真的默认中华民国了吗?这正是南加侨界月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访,欢迎侨宴造成风波的主因。陈云林的层级当然未达对台政策决策层,他只是执行政策的人,找他抗议未必找对了门路,只是「政治正确」而对象、时机和手法都值商榷的插曲。
马政府眼前拒政治谈判,也是一种姿态和表白,逼北京对中华民国作退让,只有默认不够,还要明白承认中华民国。承认中华民国意味两岸政体对等,届时大吃小、强凌弱的顾虑消失,台湾才能坐上谈判桌谈两岸未来。前提还包括大陆须推行民主化、自由化,两岸政治和社会差距缩小,台湾不感觉统一是被「关进鸟笼」,谈判时机才算成熟,显然这是数十年后的愿景。
随举实例,李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感谢台湾提供他拍片场地,台中市府给予补助,他致词说「谢谢台湾」,大陆官媒一概删除。但「台湾」是中性地理名词,都被这般冷遇,遑论「中华民国」?外交休兵下,中华民国尚保有23国承认,但国际场合,无论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或国号,迄今仍是大陆打压对象,所有陆媒提及台湾政府单位都加「引号」,官衔以某某领导人或负责人代替。
凡此种种,很难认定中共在默认中华民国,反而让台湾朝野警惕中共玩两面手法,两岸互信基础这么薄弱,如何政治谈判?中共表述内容在转变,松动是好迹象,默认这一小步都步履蹒跚,公开承认才是一大步,而这一步恐怕如人类移民火星般,还有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