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夸大马英九访梵蒂冈成就
新任教宗方济(Pope Francis)就职弥撒,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夫妇率庆贺团搭专机访教廷24小时,成为与梵蒂冈建交71年来,首位亲自出席教宗就职的中华民国元首。台湾媒体一片颂扬,视为莫大成就,堪比当年陈水扁出访般「伟大」,但究其实,这只是一场国际社交,台湾朝野似无必要夸大其成就和影响。
媒体用「巧遇外交」形容马英九和周美青在典礼上遇到美国副总统白登、德国总理梅克尔等各国政要,亲切寒暄,写下佳话等细节。白登和马英九交谈多久,与智利总统皮涅拉、哥斯大黎加总统秦齐亚等元首如何互动,报导巨细靡遗,颇像一个人家原本不跟你玩的孤独孩子,突然被允许参加派对,认识许多名流一样兴奋,台湾媒体表现得有些失态和失格。幸亏马还记得提醒外界「外交没有奇蹟,只有累积」。但这件事,也在检验台湾的能耐和两岸的未来。
方济当选教宗,中国政府立即祝贺,表达有意改善双边关系,即建立邦交,并强调梵蒂冈须与台湾断交、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中共官方态度还是强硬,似乎在提醒台湾,随时可拿走另一个邦交国,马英九能访教廷,也是北京「善意施捨」,如果北京施压,马英九不可能有义大利之行。
对照陈水扁任总统时,虽曾旋风式访梵蒂冈,参加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丧礼,但后来教廷拒绝陈水扁参加教宗本笃16世就职,传闻是北京施压所致。所以马英九此行,如看成北京给的甜头亦无不可,且暗中埋了伏笔,随时可让台湾窒息,如此则有何值得颂扬和光荣之处?
马英九近年甚少出访,除节省公帑支出,更省下每年给邦交国的数十亿美元补助,不搞金钱外交,实为两岸民众之福,节省两岸同胞的民脂民膏,却被绿营批为畏缩失职。但「烽火外交」「撞墙式」鲁莽冲撞早已行不通,要比撒钱多,台湾也难比大陆,马英九的低调务实来得真是时候。
但检视国际环境和两岸情势,也很难给马政府高分。台湾自马上任迄今维持23个邦交国,完全拜与北京「外交休兵」所赐,两岸关系近年明显改善,友邦不再左右为难,其实是北京hold得住的影响居多,不是中华民国片面成就。梵蒂冈人口仅数百人、国际政治上无影响力,只是全球11亿天主教友精神象徵,随着中国大陆愈来愈弹性务实,改善与天主教关系,梵蒂冈早晚会与中国建交,届时北京是坚持教廷须与台湾断交,或允许台湾维持某种关系,「双重承认」眼前看绝无可能,则马政府的休兵策略能走多远?接任者该如何?是不是也在抄短线?台湾未来怎么办?连串问题外界都有权质疑,但马政府显然都没有答案。
媒体用「巧遇外交」形容马英九和周美青在典礼上遇到美国副总统白登、德国总理梅克尔等各国政要,亲切寒暄,写下佳话等细节。白登和马英九交谈多久,与智利总统皮涅拉、哥斯大黎加总统秦齐亚等元首如何互动,报导巨细靡遗,颇像一个人家原本不跟你玩的孤独孩子,突然被允许参加派对,认识许多名流一样兴奋,台湾媒体表现得有些失态和失格。幸亏马还记得提醒外界「外交没有奇蹟,只有累积」。但这件事,也在检验台湾的能耐和两岸的未来。
方济当选教宗,中国政府立即祝贺,表达有意改善双边关系,即建立邦交,并强调梵蒂冈须与台湾断交、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中共官方态度还是强硬,似乎在提醒台湾,随时可拿走另一个邦交国,马英九能访教廷,也是北京「善意施捨」,如果北京施压,马英九不可能有义大利之行。
对照陈水扁任总统时,虽曾旋风式访梵蒂冈,参加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丧礼,但后来教廷拒绝陈水扁参加教宗本笃16世就职,传闻是北京施压所致。所以马英九此行,如看成北京给的甜头亦无不可,且暗中埋了伏笔,随时可让台湾窒息,如此则有何值得颂扬和光荣之处?
马英九近年甚少出访,除节省公帑支出,更省下每年给邦交国的数十亿美元补助,不搞金钱外交,实为两岸民众之福,节省两岸同胞的民脂民膏,却被绿营批为畏缩失职。但「烽火外交」「撞墙式」鲁莽冲撞早已行不通,要比撒钱多,台湾也难比大陆,马英九的低调务实来得真是时候。
但检视国际环境和两岸情势,也很难给马政府高分。台湾自马上任迄今维持23个邦交国,完全拜与北京「外交休兵」所赐,两岸关系近年明显改善,友邦不再左右为难,其实是北京hold得住的影响居多,不是中华民国片面成就。梵蒂冈人口仅数百人、国际政治上无影响力,只是全球11亿天主教友精神象徵,随着中国大陆愈来愈弹性务实,改善与天主教关系,梵蒂冈早晚会与中国建交,届时北京是坚持教廷须与台湾断交,或允许台湾维持某种关系,「双重承认」眼前看绝无可能,则马政府的休兵策略能走多远?接任者该如何?是不是也在抄短线?台湾未来怎么办?连串问题外界都有权质疑,但马政府显然都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