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养蜂百万 遭没收
皇后区可乐娜111街一处民宅后院,由于屋主陈宜金(Yi Gin Chen,音译)饲养42箱上百万只蜜蜂,遭邻居抗议,22日晚间警方协同卫生局及纽约市养蜂协会(NYC Beekeepers Association)前往取缔。饲主强调自己有按规定向卫生局登记,并表示原本与养蜂协会会长Andrew Cote谈妥以5000元全数卖断,不料对方找来警察,不花一毛钱全数运走,自己还倒贴对方1250元的处理费。对于陈先生准备找律师提诉,Andrew Cote回应,这完全是沟通不良所致。自己从未同意收购蜜蜂,收费是请人代为改善其养蜂环境,也不知是何人报警。警方表示,蜜蜂已全数没收,但保管场所保密。
23日早晨,已不见邻居所描述百万只蜜蜂集体外出,犹如乌云遮日的画面。空荡荡的后院,角落仅存的一箱蜂巢,仍吸引昨晚受惊吓四窜的蜜蜂陆续返家。挤不进木箱的蜜蜂,飞累了只能像苍蝇一样在地面缓缓爬行,每当有人走近,又群起嗡嗡抗议。在阿斯托利亚区(Astoria)一间餐馆工作的陈宜金趁着上班前的空档,拿着喷水管,清理满地的蜜蜂尸体 ,口袋里还放着当晚向执法人员抗议的卫生局申请表副本。此时卫生局人员再度抽查,但因语言不通,只能比手画脚地要求他移开遮住水盆的木板,「养蜂需要大量的水,否则蜜蜂会侵入他人住宅」。留下这句话,检查员匆匆离去。
30年前由福州来美的陈宜金今年58岁,三年前买下这间房子,与妻子及儿子同住。他回忆大约在两年前,自己工作地点附近出现野蜂群聚。在中国因嗜好养蜂有十年经验的他,自告奋勇地把这批野蜂带回家,解除了社区的一场虚惊。「就像养猫、狗一样,他们会自然繁殖,我也没办法」,两年来他不断为蜜蜂分箱,最后累积了42箱,还投入了1万多元。去年冬天为了怕蜜蜂冻死,还将蜜蜂移入车库,以电暖炉保温。
他反驳外界指他养蜂牟利的说法,表示城市里花太少,蜂蜜量只够养活蜜蜂自己,不可能销售。虽然邻居抱怨峰箱距离隔壁车道只有两呎,他强调两年来未曾发生蜜蜂伤人事件,但因为工作太忙,还要担心邻居小孩误闯后院,最近决定将蜜蜂脱手。经友人网路搜寻,联络纽约着名养蜂人Andrew Cote。他认为对方家族四代养蜂,在康州有蜂场,还在曼哈坦假日市集有专属蜂蜜摊位,应该值得信任。但不料约定前晚取蜂,警方却同时出现,对方并配合警方将蜜蜂运走。
警方表示,陈先生的饲养方式已造成安全威胁。Cote则说,蜂群健康状况不佳,将无力渡冬。2010年纽约市已将家庭养蜂合法化,不需执照,但须登记,否则每个蜂巢可处2000元罚款。陈先生表示,自己未收到任何罚单,「就算我的饲养方式有问题,也应该要求我限期改善,而不是像这样抢走我的蜜蜂」!
23日早晨,已不见邻居所描述百万只蜜蜂集体外出,犹如乌云遮日的画面。空荡荡的后院,角落仅存的一箱蜂巢,仍吸引昨晚受惊吓四窜的蜜蜂陆续返家。挤不进木箱的蜜蜂,飞累了只能像苍蝇一样在地面缓缓爬行,每当有人走近,又群起嗡嗡抗议。在阿斯托利亚区(Astoria)一间餐馆工作的陈宜金趁着上班前的空档,拿着喷水管,清理满地的蜜蜂尸体 ,口袋里还放着当晚向执法人员抗议的卫生局申请表副本。此时卫生局人员再度抽查,但因语言不通,只能比手画脚地要求他移开遮住水盆的木板,「养蜂需要大量的水,否则蜜蜂会侵入他人住宅」。留下这句话,检查员匆匆离去。
30年前由福州来美的陈宜金今年58岁,三年前买下这间房子,与妻子及儿子同住。他回忆大约在两年前,自己工作地点附近出现野蜂群聚。在中国因嗜好养蜂有十年经验的他,自告奋勇地把这批野蜂带回家,解除了社区的一场虚惊。「就像养猫、狗一样,他们会自然繁殖,我也没办法」,两年来他不断为蜜蜂分箱,最后累积了42箱,还投入了1万多元。去年冬天为了怕蜜蜂冻死,还将蜜蜂移入车库,以电暖炉保温。
他反驳外界指他养蜂牟利的说法,表示城市里花太少,蜂蜜量只够养活蜜蜂自己,不可能销售。虽然邻居抱怨峰箱距离隔壁车道只有两呎,他强调两年来未曾发生蜜蜂伤人事件,但因为工作太忙,还要担心邻居小孩误闯后院,最近决定将蜜蜂脱手。经友人网路搜寻,联络纽约着名养蜂人Andrew Cote。他认为对方家族四代养蜂,在康州有蜂场,还在曼哈坦假日市集有专属蜂蜜摊位,应该值得信任。但不料约定前晚取蜂,警方却同时出现,对方并配合警方将蜜蜂运走。
警方表示,陈先生的饲养方式已造成安全威胁。Cote则说,蜂群健康状况不佳,将无力渡冬。2010年纽约市已将家庭养蜂合法化,不需执照,但须登记,否则每个蜂巢可处2000元罚款。陈先生表示,自己未收到任何罚单,「就算我的饲养方式有问题,也应该要求我限期改善,而不是像这样抢走我的蜜蜂」!